基于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的葡萄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定量预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辰

作者: 陈辰;鲁晓翔;张鹏;陈绍慧;李江阔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葡萄;贮藏;可溶性固形物;预测模型

期刊名称: 食品科学

ISSN: 1002-6630

年卷期: 2015 年 36 卷 20 期

页码: 109-11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建立不同品种葡萄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定量预测的通用模型。以10℃贮藏的玫瑰香葡萄、马奶葡萄、红提葡萄的混合光谱为定标材料,探讨不同化学计量学建模方法、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间隔点、平滑数以及不同特征波长区间选择对建模效果的影响及模型的品种适用性。结果显示,采用改进偏最小二乘法,16点平滑,间隔点数16点,结合二阶导数、去散射的处理方法,在波长范围408~1 092.8 nm内建立的模型效果最优,其交互验证误差和交互验证判定系数R2CV分别为0.308 7、0.980 2。由3种葡萄混合组成的预测集对模型进行评价,预测标准差0.354、预测判定系数Rp2为0.980 8、验证相对分析误差为6.22、预测残差平方和为7.993。模型对单一品种预测Rp2均达到0.94以上。因此,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近红外预测模型具有可行性,可同时适用于多种葡萄品种。

分类号: S663.1`O657.3

  • 相关文献

[1]玫瑰香葡萄贮藏期间糖酸品质的近红外检测. 陈辰,鲁晓翔,张鹏,陈绍慧,李江阔. 2015

[2]金瓶柿贮藏过程中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动力学模型研究. 亓雪龙,张倩,秦志华,陶吉寒. 2016

[3]晚蜜桃贮藏品质的近红外漫反射检测研究. 王宝刚,蔡宋宋,冯晓元,李文生,王纪华. 2010

[4]不同品种、湿度、时间对萝卜贮藏的影响. 崔磊,袁伟玲,甘彩霞,邓晓辉,於校青. 2016

[5]杏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和硬度的近红外光谱检测. 蔡宋宋,王宝刚,李文生,冯晓元,王纪华,张春财. 2010

[6]短枝红富士苹果生长期果实套袋对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 王少敏,高华君,魏立华,刘嘉芬,刘寄明. 2000

[7]蓝莓微气调贮藏技术研究. 蔡宋宋,姜惠铁,高海霞,窦连登,王宝刚. 2012

[8]可见/近红外技术与感官评价信息融合预测冷藏条件下罗非鱼TVB-N的研究. 史策,孙立涛,钱建平,韩帅,范蓓蕾,杨信廷. 2017

[9]葡萄浆果质量、体积及相关性状的调查. 葛孟清,董天宇,樊秀彩,刘崇怀. 2020

[10]外源生物活性物质对'无核紫'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周雪薇,王敏,邢燕丽,麦合木提·图如普,韩守安,艾尔买克·才卡斯木,潘明启,张雯. 2024

[11]软枣猕猴桃总酚的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无损检测. 付饶,辛广,李书倩,张博,刘长江,王宝刚,冯晓元. 2013

[12]对葡萄采摘前后的管理及贮藏技术探讨. 刘兰设,刘鸿雁. 2017

[13]优质鲜食葡萄周年生产组合技术研究(二)──贮藏保鲜. 胡若冰,潘春云,王发明. 1992

[14]影响南方葡萄贮藏保鲜效果主要因素的研究. 周碧英,王元裕,李伯均,郑显明,朱彩夫,潘忠才. 1993

[15]采前喷钙对葡萄耐藏力的影响. 吕昌文,欧阳寿如. 1990

[16]穿刺测试和 fisher 判别法在葡萄贮藏期间质地评价的应用. 张翔宇,李喜宏,王妍丹,张平,朱志强,李志文. 2017

[17]赤霞珠葡萄果酱贮藏期间花色苷的动力学研究. 王威,张谦,许静,李琼,洪晶阳,周彤,周筱宣,李焕荣. 2018

[18]二氧化硫精准释放葡萄保鲜片的研制与应用. 焦旋,高振峰,冯志宏,赵猛,施俊凤,张立新. 2021

[19]纳他霉素采前处理对葡萄采后灰霉病的抑制效果. 李志文,张平,刘翔,集贤. 2014

[20]保鲜纸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贮藏效果的影响. 李艳杰,何新平,张玉,张昌朋,文红,赵学平.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