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镇压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于希臣

作者: 于希臣;孙占祥;郑家明;张鹏;杨洪泽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镇压方式;玉米;土壤容重

期刊名称: 杂粮作物

ISSN: 1003-4803

年卷期: 2002 年 22 卷 05 期

页码: 271-273

摘要: 对玉米播种采用 0 .4kg/cm2 +沟种 +0 .4kg/cm2 强度的镇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出苗率可以提高 1 8.5个百分点 ;(2 )播后 2 4h 0~ 1 0cm耕层土壤含水量可提高 0 .86个百分点 ,1 0~ 2 0cm耕层土壤含水量可提高 0 .5 2个百分点。播后 48h 0~ 1 0cm耕层土壤含水量可提高 2 .88个百分点 ,1 0~ 2 0cm可提高 1 .6 6个百分点 ;(3 ) 0~ 1 0cm土壤容重可增加 0 .1 2 g/cm3;(4) 4个生育阶段的鲜、干重均有较大提高 ;(5 )利于产量的增加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初期保护性耕作和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特性及大豆玉米产量的影响. 林蔚刚,吴俊江,董德健,钟鹏,王金生,周全. 2010

[2]秸秆深还对土壤水分转移及产量的影响. 邱立春,孙跃龙,王瑞丽,张旭东,窦森. 2015

[3]不同深松方式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郑家明,孙占祥,冯良山,杨宁,白伟,冯晨,张哲,蔡倩,向午燕. 2019

[4]山东省褐土土壤容重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韩成卫,孔晓民,宋春林,吴秋平,曾苏明,蒋飞,孙泽强. 2017

[5]耕作方式对春玉米田间杂草·土壤容重和含水率的影响. 杜艳伟,赵晋锋,王高鸿,李颜方,阎晓光,赵根有. 2019

[6]黑土区深松改土对玉米产量形成和土壤性状的影响. 王俊河,郝玉波,姜宇博,钱春荣,于洋,宫秀杰,李梁. 2014

[7]深松对半干旱区土壤蓄水能力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高盼,刘玉涛,王宇先,杨慧莹,徐莹莹,王俊河. 2016

[8]黑龙江早熟地区深松对玉米产量及土壤状态的影响. 杨耿斌,刘兴焱,王立春,何长安,纪春学,王辉,张恒,毛彦芝. 2014

[9]不同耕作方式对辽西地区玉米生产的影响. 靖凯. 2017

[10]农田机械碾压对土壤物理特性及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齐红志,余天雨,刘天学. 2021

[11]不同镇压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差异性分析. 张荣亭,麻常妍,马建海,刘佳. 2021

[12]土壤容重对土壤供氮能力及棉花吸收利用氮素的影响. 郭智芬,涂书新,张宜春. 1989

[13]深耕与秸秆还田对不同质地土壤物理性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郭海斌,冀保毅,王巧锋,赵亚丽,穆心愿. 2014

[14]耕作方式对大豆田土壤水分及容重的影响. 赵泽松,黄琰,马春梅,龚振平,杨悦乾,宋秋来,董守坤,张磊. 2010

[15]长期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对土壤有机碳和容重的影响. 马俊永,曹彩云,郑春莲,李科江,任图生. 2010

[16]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不同封育年限草地生态系统碳密度. 高阳,马虎,程积民,安雨,刘伟,陈奥. 2016

[17]宁夏森林植被及土壤碳密度分布特征. 程积民,金晶炜,田瑛,李伟,张义,高阳. 2016

[18]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王莉,张强,牛西午,杨治平,张建杰. 2007

[19]保护性耕作对贫瘠型黑土区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马星竹,周宝库,张喜林,魏丹,张丽莉. 2009

[20]耕层优化双行匀播对麦田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李华伟,徐月,司纪升,马汇泉,吴建军,王法宏.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