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SPME-GC-MS联用法分析不同通氧发酵加工工艺红茶香气成分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潘科

作者: 潘科;冯林;陈娟;杜晓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红茶;通氧发酵;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香气

期刊名称: 食品科学

ISSN: 1002-6630

年卷期: 2015 年 36 卷 08 期

页码: 181-18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不同通氧发酵工艺的红茶样品进行香气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发酵红茶样品中鉴定出香气化合物47种;通氧45 min处理鉴定出53种;通氧60 min处理鉴定出48种;通氧75 min处理鉴定出79种;通氧90 min处理鉴定出72种;通氧105 min处理鉴定出77种。6个样品检测出的香气成分主要以醇类为主,相对含量占60%以上,其次为酯类、醛类、碳氢类及酮类。通过分析比较,在同一茶树品种条件下,红茶通氧发酵加工工艺不会改变红茶主要香气成分的组成结构;通氧发酵加工工艺有利于增加红茶香气化合物的种类。

分类号: O657.63`TS272.52

  • 相关文献

[1]通氧时间对红茶发酵汤色的影响. 潘科,冯林,沈强,申东. 2013

[2]红茶通氧发酵过程中发酵叶相变化分析. 潘科,沈强,申东,杜晓. 2014

[3]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茶树花茶香气成分. 陈丽华,吕新,韦航,毛文龙,李玥仁. 2021

[4]厚朴挥发性成分的HS-SPME-GC指纹图谱建立. 雷咪,杨敏,张林碧,王华清,刘义梅,黄传奇,廖朝林. 2015

[5]基于HS-SPME-GC-MS法测定酸橙不同时期及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 张睿胤,成凤,郑亚杰,陈鹏,陆英,袁建华,李先信,唐其. 2022

[6]南果梨香气顶空固相微萃取条件优化及成分分析. 邹雪梅,张馨予,陈芳,李丽娜,卜庆状. 2022

[7]黄化变异对英红九号红茶香气的影响. 陈维,祁丹丹,王雯雯,苗爱清,庞式,马成英. 2018

[8]加工工艺对红茶主要生化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王贵芳,陈荣冰. 2008

[9]摊青时间对绿宝石茶香气成分的影响. 郑文佳,沈强,牟春林. 2011

[10]贵州扁形绿茶香气成分组成研究. 郑文佳,沈强,郑道芳. 2011

[11]糯米糍荔枝香气成分的测定与分析. 陈玉旭,蔡长河,曾庆孝. 2009

[12]茶叶香气成分中芳樟醇旋光异构体的分析. 杨停,朱荫,吕海鹏,马成英,张悦,施江,刘爽,林智. 2015

[13]湖北红茶特征性香气成分分析. 郑鹏程,刘盼盼,龚自明,王胜鹏,滕靖,王雪萍,叶飞. 2017

[14]茶叶中的糖苷化合物及对红茶香气的影响. 黄建琴. 1999

[15]红茶香气研究进展. 王秋霜,陈栋,吴华玲. 2011

[16]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比较赤霞珠干化葡萄和干化葡萄酒香气成分. 张岱,王方,王伟,杨丽丽,李景明. 2010

[17]不同厚皮甜瓜品种成熟果实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李国生,焦自高,陈子雷,赵善仓,壬崇启. 2010

[18]冷冻处理对荔枝香气成分的影响. 蔡长河,陈玉旭,曾庆孝,张爱玉. 2008

[19]斯里兰卡五大区域红茶香气物质的HS-SPME/GC-MS研究. 王秋霜,乔小燕,吴华玲,操君喜,陈栋. 2016

[20]不同等级新九曲红梅茶的风味化学特征. 郭丽,彭群华,赵锋,卢红渭,包兴伟,林智.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