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栽密度和施用生物炭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梁传斌

作者: 梁传斌;李建国;沈枫;刘博;韩勇;姚继攀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移栽密度;生物炭;产量;肥料利用率

期刊名称: 中国土壤与肥料

ISSN: 1673-6257

年卷期: 2021 年 002 期

页码: 240-24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究水稻移栽密度和施用生物炭二因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以辽粳401为供试品种,设置2个移栽密度(12.85×104、18.36×104穴/hm2)和4个生物炭施用量(0、10、20、30 t/hm2)的二因素裂区试验,通过连续调查两个生长季稻田土pH、Eh、CEC、BD、DOC及N2O排放量,探究不同移栽密度和施炭量下肥料利用效率,测量SPAD值、水稻干物质积累、产量构成因子和实际产量,并分析不同移栽密度和施炭量组合对稻田土性质及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施炭量下,增加移栽密度对土壤pH、Eh、CEC、BD、DOC的影响不显著,N2O的排放量减少,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增加移栽密度可以提高水稻群体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相同移栽密度下增加施炭量,可显著提高土壤DOC含量和pH,但对于Eh、CEC、BD无显著性影响;可显著降低N2O排放量和单株干物质积累,但增加了群体干物质积累;也可增加有效穗数和产量。其中,M1B30和M2B30处理的产量较高,分别较M1B0和M2B0处理提高产量5.7%和5.2%。研究表明,移栽密度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生物炭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氮肥利用效率;高移栽密度下提高施炭量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综合移栽密度和施炭量二因素,当移栽密度为18.36×104穴/hm2、施炭量为30 t/hm2时水稻产量最高。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移栽密度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李建广,张秀和,张国新,甄翠荣. 2005

[2]氮肥用量和密度对双季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徐新朋,周卫,梁国庆,孙静文,王秀斌,何萍,徐芳森,余喜初. 2015

[3]栽培措施对云科粳5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寸婕,李小林,黄晓蓉,管俊娇,奎丽梅,谷安宇,胡茂林,张建华. 2022

[4]双季稻最佳磷肥和钾肥用量与密度组合研究. 徐新朋,王秀斌,李大明,柳开楼,余喜初,梁国庆,何萍,周卫. 2016

[5]移栽密度与供氮水平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影响. 曾祥忠,张冀,吕世华. 2010

[6]滨海盐土肥盐耦合对水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俞海平,郭彬,傅庆林,丁能飞,刘琛,林义成. 2016

[7]氮磷钾施用量对灌淤土水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赵营,同延安,张树兰,梁锦秀,周涛. 2010

[8]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对苏北地区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宋蝶,陈新兵,董洋阳,沙之敏,徐新朋,曹林奎. 2020

[9]不同钾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廖炳钧,钟乐辉,曾立龙,徐宏亮,杨亮,刘立人,聂军. 2024

[10]基于鄂北区域的两种水稻缓控释肥用量研究. 何帅,汪本福,陈斌,陈超,赵永平,李小坤. 2022

[11]长期定位氮肥减施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宫亮,金丹丹,牛世伟,王娜,徐嘉翼,隋世江. 2022

[12]氮、磷、钾对广西高寒山区水稻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 梁武旺,蒋显斌. 2023

[13]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吴晨光,张冬明. 2023

[14]两种土壤增效剂对稻田氨挥发排放的影响. 周玉玲,侯朋福,李刚华,王绍华,杨林章,薛利红,丁艳锋. 2019

[15]生物炭对白浆土养分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殷大伟,宋章玉,孟令义,李红宇,刘梦红,王海泽,丁国华,金梁,郭晓红. 2019

[16]棉花工厂化育苗无土移载不同密度对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程振勇,吕海英,周燕萍,闪红,何伟娜,杨铁钢,职承禄. 2008

[17]不同耕作方式和移栽密度对黔油22号生产效益的影响. 曾家玉,代文东,喻盛莲. 2014

[18]移栽密度对双低油菜苏油4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沈明星,王海侯,孙华,施林林,陆长婴,吴彤东,陈凤生. 2009

[19]移栽密度对双低油菜新品种苏油8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张建栋,黄萌,孙华,陈培峰,宋英. 2019

[20]油菜新品种(组合)98P37-21稻田免耕适宜播种量和移栽密度研究初探. 郑伟,肖国滨,李钟平,陈明,彭晓剑,雷媛元,李亚贞,肖小军,叶川.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