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甘蔗种植区大气氮素湿沉降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黄金生

作者: 黄金生;周柳强;曾艳;谢如林;区惠平;朱晓晖;谭宏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气湿沉降;氮沉降;华南;甘蔗种植区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19 年 11 期

页码: 2615-262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对华南甘蔗种植区大气氮素湿沉降量进行估算,以期为区域氮素沉降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在广西南宁市赤红壤甘蔗种植区,采用雨量计连续8年(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集降雨水样,测定其硝态氮、铵态氮和全氮含量,研究该地区大气湿沉降浓度及沉降量的月、季和年度变化。【结果】雨水中NO~-_3-N、NH~+_4-N、DIN和TN浓度各月的差异较大,分别为0.08~3.80、0.04~3.25、0.12~5.52和0.20~6.65 mg N L~(-1),月均浓度分别为0.73、0.67、1.40和1.89 mg N L~(-1),呈春季>冬季>夏季>秋季;NO~-_3-N、NH~+_4-N、DIN和TN沉降年平均浓度分别为0.53、0.51、1.04和1.45 mg N L~(-1)。雨水中NO~-_3-N、NH~+_4-N、DIN和TN浓度与降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沉降量与月降雨量、月降雨频次呈显著正相关,且受降雨量的影响大于降雨频次的影响;不同形态氮沉降量呈夏季>秋季>春季>冬季。NO~-_3-N、NH~+_4-N、DIN和TN年均沉降量分别为6.55、6.32、12.86和17.95 kg N hm~(-2),TN远超过陆地生态系统的临界负荷。DIN是大气氮素湿沉降的主体,占氮素总沉降的72.50%,DIN中NO~-_3-N和NH~+_4-N分别为TN比例的36.87%和35.63%,两者的沉降量比例无明显差异。NH~+_4-N沉降量占TN沉降量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NO~-_3-N沉降量占TN沉降量比例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结论】华南甘蔗种植区大气氮素湿沉降量与氮沉降浓度呈现明显季节性差异,两者间呈相反趋势;雨水中各形态氮浓度与降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月氮沉降量与月降雨量、月降雨频次呈显著正相关;无机氮是大气氮素湿沉降的主体,铵态氮和硝态氮沉降量占全氮沉降量比例分别呈逐年下降和升高的趋势。该区域大气氮素湿沉降高,年均沉降17.95 kg N hm~(-2),超过陆地生态系统的临界负荷,对生态环境有一定潜在的风险。

分类号: S566.1

  • 相关文献

[1]广西甘蔗种植区土壤钾素肥力分级研究. 周柳强,谢如林,黄美福. 2003

[2]厦门市近15年无机氮湿沉降的变化情况. 陈法锦,劳齐斌,李志阳,周凤霞,孟亚飞,沈春燕,朱庆梅,张书文. 2019

[3]近15年北部湾西部近岸大气湿沉降中无机氮的研究. 陈法锦,劳齐斌,李志阳,周凤霞,沈春燕,黄锦锋. 2018

[4]蚯蚓在我国南方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张池,周波,吴家龙,吕美蓉,陈旭飞,袁中友,肖玲,戴军. 2018

[5]籼型杂交稻恢复系动态株型与光能利用率评价. 王丰,廖亦龙,柳武革,刘迪林,曾学勤,傅友强,朱满山,李金华,付崇允,马晓智,霍兴. 2021

[6]华南地区莲的现状与生产利用. 翁献纳,王威振,李育军,植石灿,黄妙林,李静. 2019

[7]华南五省区猪增生性肠炎的血清学调查. 黄忠,宋长绪,王浩文,方树河. 2006

[8]华南热区农业气候资源时空数据库构建与集成分析. 胡杰,戴声佩,李茂芬. 2019

[9]华南杂交稻主要不育系品质性状特点及基因分析. 熊亮,曹华盛,王福军,顾海永,李曙光,何高,梁世胡,罗文永. 2024

[10]人工桉林土壤孔隙状况及水分变化分析. 谢振兴,黄金生,刘永贤,周柳强,谭宏伟,黄美福. 2013

[11]华南区农业生产与专业化区域化方向. 邝婵娟. 1993

[12]不同控草措施对高温季节华南地区蔬菜田杂草群落的影响. 陈国奇,冯莉,田兴山. 2015

[13]华南稻区不同施肥模式下土壤CH_4和N_2O排放特征. 易琼,唐拴虎,逄玉万,黄旭,黄巧义,李苹,付弘婷,杨少海. 2014

[14]华南生态区超级稻育种的主要成就及未来发展趋势. 林青山,江奕君. 2007

[15]减钾对华南早晚兼用型水稻源库特性的影响. 李武,段美洋,潘圣刚,田华,唐湘如. 2013

[16]茄子杂种一代制种技术研究. 李植良,黎振兴,孙保娟,罗少波. 2011

[17]华南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何霭如,郭建夫,李国鹏,黄永相. 2008

[18]华南主栽高产籼稻根系形态特征及其与产量构成的关系. 周新桥,李丽君,刘传光,张旭,陈友订. 2013

[19]华南地方稻种资源初级核心种质构建. 陈雨,潘大建,刘斌,范芝兰,曲延英,陈建酉,李晨. 2008

[20]华南双季“早晚兼用”型水稻育种研究进展. 高云.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