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斑长跗萤叶甲越冬卵在玉米田的空间分布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聪

作者: 葛星;赵磊;王振营;何康来;白树雄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双斑长跗萤叶甲;越冬卵;空间分布型;分层随机抽样法

期刊名称: 生态学报

ISSN: 1000-0933

年卷期: 2013 年 33 卷 011 期

页码: 3452-3459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为明确双斑长跗萤叶甲越冬卵的空间分布型,2011年10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山西省晋中市的玉米田对土壤中的越冬卵进行调查.通过频次分布检验、聚集度指标的测定、改进的Iwao m*-m回归分析法和Taylor幂法则对越冬卵在土壤中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分析,并对聚集均数(λ)进行检验,分析越冬卵聚集的原因.结果表明:双斑长跗萤叶甲越冬卵在土壤中的理论分布型符合负二项分布,各项聚集度指标均满足C>1、CA>0、I>0、k>0、m*/m>1,空间分布图式在低密度下为聚集分布,基本成分为单个个体,个体间相互排斥.基本成分的相对聚集度随越冬卵种群密度而变化的速率为3.52m-15.61.种群密度越大,相对聚集度的变化速率也越大,而且聚集的程度随着卵密度的增大而增高.聚集均数(λ)的测定表明,聚集是成虫的产卵习性和田间植被的生长情况、土壤性质、温湿度等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主要在近土表的土壤中产卵,在距土表15 cm以上的土壤中,有94.2%的越冬卵分布在距土表0-10 cm的土层中,其中以距土表2-5 cm的土层中的卵量最多,平均每个样点有卵25.56粒,占总数的64.7%,显著高于其他深度土层的卵量.

分类号: S435.132%Q968

  • 相关文献

[1]绿盲蝽越冬卵在苹果园中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苏恒,李国平,孙小旭,封洪强,张金勇. 2022

[2]绿盲蝽越冬卵发育过程的微观观察. 秦华伟,门兴元,于毅,李超,张思聪,孙廷林,吕素洪,李丽莉. 2020

[3]盲蝽黑卵蜂对枣园绿盲蝽越冬卵的寄生作用. 潘洪生,杨帆,罗淑萍,袁海滨,陆宴辉. 2016

[4]绿盲蝽越冬卵在鲁西棉区的分布. 马广民,门兴元,杜学林,戴明勋. 2012

[5]几种杀螨剂对苹果全爪螨越冬卵的防治效果. 张坤鹏,武海斌,宫庆涛,崔凤云,孙瑞红. 2015

[6]低温和光周期对绿盲蝽越冬卵滞育解除和发育历期的影响. 卓德干,李照会,门兴元,于毅,张安盛,李丽莉,张思聪. 2011

[7]温度对茶树柿广翅蜡蝉越冬卵发育的影响. 金银利,马全朝,郑艳磊,张招阳,乔利,史洪中,封洪强. 2024

[8]双斑长跗萤叶甲对棉花和玉米七种挥发物的EAG及行为反应. 郭丹丹,张志虎,陈静,王少山. 2018

[9]防治玉米田双斑长跗萤叶甲杀虫剂室内筛选及田间防效试验. 陈彦,刘培斌,杜颖,王凯,马云龙,董怀玉. 2021

[10]双斑长跗萤叶甲为害玉米花丝对产量的影响. 赵秀梅,郑旭,郭井菲,王立达,罗宝君,王连霞,李青超,刘洋,韩业辉,王振营. 2021

[11]种衣剂对玉米田双斑长跗萤叶甲的防效评价. 赵秀梅,郑旭,王连霞,杨代斌,刘颖,刘洋,王立达,李青超,王振营. 2022

[12]中国南方双斑长跗萤叶甲地理种群遗传结构及Wolbachia感染. 李菁,张小飞,徐玲玲,申圆圆,李肖肖,王振营. 2021

[13]齐齐哈尔市玉米田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发生规律. 赵秀梅,郑旭,郭井菲,刘颖,罗宝君,王连霞,王立达,刘洋,李青超,王振营. 2021

[14]哈尔滨地区大豆田双斑长跗萤叶甲田间种群动态研究与防治建议. 王宇,王克勤,王晓曦,刘兴龙,王春. 2023

[15]基于线粒体COⅡ基因序列的双斑长跗萤叶甲中国北方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王振营,何康来,丛斌,李菁. 2011

[16]首次发现一种双斑长跗萤叶甲寄生蜂-冈田长柄茧蜂. 何灿,王振营,张永军,张天涛. 2024

[17]黑龙江省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田间发生动态研究. 邵天玉,刘兴龙,刘春来,王爽,杨帆,夏吉星,王克勤,时新瑞,杨晓贺. 2014

[18]温度对双斑长跗萤叶甲取食量及活动能力的影响. 李瑜辉,刘鑫,郭二虎,范惠萍,王丽霞,张艾英. 2019

[19]双斑长跗萤叶甲在相邻农田生态系统中种群消长规律. 王振华,王宏富,刘鑫,王彦雯,张蕙祺. 2018

[20]谷糜田双斑长跗萤叶甲发生危害与防治对策. 赵秀梅.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