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大豆同名品种鉴别方法的对比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赵婧

作者: 赵婧;何娟娟;辛霞;卢新雄;周延林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同名品种;大豆;满仓金;电子鼻;主成分分析;目录性状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2015 年 34 卷 03 期

页码: 530-53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针对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工作中存在的库存材料同名问题,以国家种质库中10份不同来源的大豆同名品种"满仓金"种子为试验材料,使用电子鼻对其挥发物进行检测,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及线性判别分析(LDA)对其进行区分鉴别,并对其目录性状进行分析。目录性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利用13个目录性状,只能将10个品种中的6个品种区分开来,其遗传距离较远;ZDD604和ZDD607,ZDD605和ZDD606则聚在一起,无法有效区分,其目录性状中分别有8个和10个性状完全一致,因此单纯依据目录性状进行品种鉴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电子鼻采集到的信号,利用LDA分析方法只能将10个品种区分成6类;而利用PCA分析,则能够将10个品种很好地区分开来。为验证该技术对大豆品种鉴别的有效性,使用电子鼻-PCA分析随机选取其中的2份种子进行回判,其回判准确率较高,表明电子鼻-PCA分析技术对同名大豆品种的鉴别效果是可靠的。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不同来源大豆同名品种“满仓金”表现型及SSR标记的异同性分析. 闫哲,常汝镇,关荣霞,刘章雄,邱丽娟. 2003

[2]电子鼻在天然苹果香精检测中的应用. 陈晓明,马明辉,李景明,曲昆生,李艳霞,倪元颖. 2007

[3]基于电子鼻技术的玫瑰香葡萄贮藏期快速判别. 陈辰,鲁晓翔,张鹏,陈绍慧,李江阔. 2015

[4]应用电子鼻判别西湖龙井茶香气品质. 史波林,赵镭,支瑞聪,席兴军,朱大洲. 2011

[5]超高压处理不同时间对鲈鱼挥发性风味的影响. 周明珠,乔宇,廖李,向雅芳,姚晓波,胡建中,熊光权,卢素芳. 2019

[6]电子鼻技术区分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时间不同处理方法的枸杞子研究. 崔治家,夏鹏飞,张启立,郑莹莹,黄玉龙,刘峰林,晋玲,马毅,王振恒. 2019

[7]我国市售虾酱产品品质分析与评价. 田龙,赵玲,孙慧慧,胡梦月,赵玉巧,曹荣. 2024

[8]不同油炸温度对猕猴桃脆片品质的影响. 王强,李华佳,邓长阳,郭壮,赵慧君. 2020

[9]基于电子鼻的海捕与养殖海鲈鱼鉴别技术研究. 马玉洁,李智慧,周德庆,张道旭,牟伟丽,赵峰. 2016

[10]电子鼻技术对胡椒粉感官品质的快速分析. 刘红,王庆煌,邬华松. 2012

[11]电子鼻在芒果采后病原菌种类判别中的应用研究. 李敏,胡美姣,张正科,梁秋南,杨冬平,陈亮,郑淑英,高兆银. 2014

[12]山核桃氧化过程中品质指标变化的电子鼻快速检测. 何金鑫,郜海燕,穆宏磊,陈杭君,房祥军. 2017

[13]不同品种鸡肉蒸煮挥发性风味成分比较研究. 王春青,李学科,张春晖,李侠,陈旭华. 2015

[14]饲用苎麻与玉米混合青贮饲料的气味分析. 王满生,王延周,杨晶,侯振平,王郝为,戴求仲. 2018

[15]基于电子鼻技术对38份不同桃种质资源香气表征的研究. 王霞,李雄伟,苏明申,张明昊,杜纪红,胡洋,杨雪莲,叶正文. 2024

[16]基于电子鼻技术的不同种植区域地理标志辣椒风味变化研究. 蓬桂华,陈菊,殷勇,李文馨,何建文. 2022

[17]基于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分析发酵鲟鱼加工过程中风味的变化. 曾诗雨,才让卓玛,张效平,张美彦,赵凤. 2021

[18]基于电子鼻技术检测不同焙烤程度咖啡的特征性香气. 何余勤,胡荣锁,张海德,娜娜,蔡涛,彭健,许英豪. 2015

[19]不同品种鸡肉蒸煮挥发性风味成分比较研究. 王春青,李学科,张春晖,李侠,陈旭华. 2014

[20]基于电子鼻技术判定冷鲜罗非鱼片品质劣变进程. 刘寿春,钟赛意,李平兰,马长伟,杨信廷,赵春江,周国民.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