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微集雨种植方式及播种行距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崔欢虎

作者: 崔欢虎;王娟玲;靖华;王裕智;马爱平;张红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田间微集雨;种植方式;播种行距;水分利用效率

期刊名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ISSN: 1671-3990

年卷期: 2009 年 17 卷 05 期

页码: 914-91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高效利用天然降水资源,提高自然降水水分利用效率,在山西临汾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研究了田间微集雨种植方式及其播种行距对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集雨产流带覆盖面积与种植带面积比例为1:1.5和1:1的种植方式平均产量均较对照(露地种植)显著增产,1:1.5、1:1和露地种植的播种行距分别以11.3cm、15cm和15cm具有较好的增产效应;1:1.5和1:1种植方式在拔节期的个体生物学性状株高、单株分蘖和单株绿叶数优于露地栽培;1:1.5、1:1和露地栽培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19.8kg·mm-1·hm-2、17.4kg·mm-1·hm-2、14.3kg·mm-1·hm-2。该项研究同时明确了不同田间微集雨种植方式在各生育时段的土壤水分变化动态特征。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冬小麦田间集雨模式对土壤水分动态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亢秀丽,王娟玲,马爱平,靖华,王裕智,许玉娟. 2010

[2]宁夏引黄灌区单种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沈强云,田军仓,王永宏,陶文星,王建力. 2004

[3]不同穴播种植与施肥对春小麦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平良,郭天文,吕军峰,张绪成,郭贤仕. 2013

[4]种植方式与密度对旱作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陈光荣,高世铭,张国宏,王立明. 2010

[5]不同穴播种植方式与平衡施肥对旱地春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平良,郭天文,侯慧芝,吕军峰. 2012

[6]不同种植方式对旱地玉米耗水规律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刘化涛,黄学芳,黄明镜,池宝亮. 2011

[7]旱作大豆不同种植方式的土壤水分、温度及增产效应研究. 王立明,陈光荣,杨如萍,张国宏,陈其鲜. 2012

[8]陇东旱塬冬小麦不同种植方式对产量及杂草发生的影响. 王立明,王勇,樊廷录. 2001

[9]不同穴播种植方式对旱地春小麦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平良,郭天文,张绪成,吕军峰,侯慧芝. 2012

[10]全膜覆土穴播及配方施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宋雄儒,李旭东. 2014

[11]不同种植方式对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育性表达的影响. 秦志列,孙辉,张风廷,赵昌平,王志敏. 2007

[12]山东省不同生态区域花生种植方式综合评价研究. 王才斌,郑亚萍,成波,沙继锋,张鲁江,孙秀山,李安东. 2002

[13]不同种植方式对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结构的影响. 司纪升,王法宏,李升东,冯波,孔令安. 2006

[14]小麦免耕栽培技术研究. 于丹,陈旻,张培培,刘晓辉,陈舜,杨丽琼,李伯群,余国东,阮仁武. 2011

[15]水肥耦合对小麦玉米带田产量效应及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杨蕊菊,柴守玺,马忠明,车宗贤,包兴国,张久东. 2011

[16]不同水分条件下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和可溶性糖含量. 马明生,樊廷录,王淑英,李尚中,赵刚. 2010

[17]氮素水平对小麦根-冠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绪成,郭天文,谭雪莲,高世铭,上官周平. 2008

[18]春小麦碳同位素分辨率及相关指标数量遗传分析. 王娜,许兴,李树华,景继海,何军,朱林,董建力,雍利华. 2010

[19]提高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生理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王娜,许兴,李树华,雍利华. 2008

[20]断根对不同根型小麦光合和生长的影响. 柳斌辉,刘子会,张文英,李源,栗雨勤.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