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RAPD标记鉴定大豆种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邱丽娟

作者: 邱丽娟;RandallL.Nelson;LilaO.Vodkin

作者机构:

关键词: PCR;RAPD标记;大豆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1997 年 23 卷 04 期

页码: 408-41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研究以57个中国大豆祖先品系及育成品种和18个美国大豆祖先品系为DNA样品来源,通过随机引物PCR扩增基因组DNA的多态性,探索利用RAPD标记鉴定相关种质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50个10摩尔随机引物共扩增可分辨产物246个,其中82.4%的随机引物可产生多态性产物,所扩增产物的54.4%至少在两个基因型间存在差异。每个PCR扩增产物分别以1和0记录存在与否。扩增产物间的成对比较可产生非相似性矩阵,此矩阵用于构建遗传相似性的树状系谱图。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大豆种质与美国大豆种质不同,两国内的南北方种质也不同。这种明显的地理差异为丰富中国大豆品种遗传基础的种质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大豆对SMV3号株系的抗性遗传分析及抗病基因的RAPD标记研究. 郑翠明,常汝镇,邱丽娟. 2001

[2]抗大豆孢囊线虫病相关基因RAPD标记的获得. 马俊奎,任小俊,刘学义,章彦,方宣钧. 2001

[3]野生大豆细胞质有益基因转移的遗传研究. 王瑞霞,李玉清,邱丽娟,郑翠明. 2009

[4]大豆脂肪氧化酶-1缺失基因(lx_1)的RAPD标记. 孙君明,伍树明,陶文静,丁安林,韩粉霞,贾士荣. 2004

[5]大豆脂肪氧化酶-1缺失基因(lx_1)的RAPD标记. 孙君明,伍树明,陶文静,丁安林,韩粉霞,贾士荣. 2003

[6]大豆携带菜豆晕疫病菌PCR检测技术研究. 杨万风,刘艳,刘翔,邵沛泽,谌运清,赵文军. 2014

[7]转γ-生育酚甲基转移酶基因大豆的获得. 康小虎,欧阳青,吴存祥,张玉满,白羊年,曹孜义,蔡文启,韩天富. 2004

[8]卡那霉素叶片涂抹法筛选转基因大豆植株的有效性. 刘斌,吴迪,侯文胜. 2006

[9]小样品大批量大豆模板DNA快速分离法. 周思君. 1999

[10]大豆白化致死突变系的发现与分析. 刘昭军,李希臣,刘丽艳,刘琦,李铁,陈伊里. 2005

[11]贵州地方茶树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 鄢东海,刘声传,罗显扬,魏杰,陆建良,范方媛. 2015

[12]20份马蹄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RAPD和SRAP分析. 付薇,周玉锋,干友民,王小利,张建波. 2012

[13]甘薯抗茎线虫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及SCAR标记. 揭琴,姜伟,李华,翟红,马代夫,谢逸萍,刘庆昌. 2008

[14]亚麻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的RAPD标记. 高凤云,张辉,斯钦巴特尔. 2007

[15]甘薯抗茎线虫病基因SCAR标记辅助育种初探. 王欣,马代夫,李强,李秀英,谢逸萍,李洪民. 2009

[16]26份贵州省芥菜型油菜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李丽,黄先群,陈静,董颖苹,李超. 2008

[17]利用RAPD标记研究燕麦属不同种的遗传差异. 王茅雁,傅晓峰,齐秀丽. 2004

[18]利用RAPD标记预测黄瓜一代杂种的产量优势. 陈喜文,陈德富,夏立新,刘殿林,杨瑞环,哈玉洁,杜胜利. 2006

[19]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RAPD标记. 汪志伟,向长萍,梅时勇,黄来春. 2004

[20]RAPD标记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 杨慧珍,牛西午,任志强,王海荣.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