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蔬菜生产空间集聚演变、机制、效应及政策应对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吴建寨

作者: 吴建寨;沈辰;王盛威;张建华;孔繁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蔬菜生产;空间集聚;机制;中国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5 年 48 卷 08 期

页码: 1641-164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近年来,中国"大市场、大流通"的蔬菜供需格局基本形成,蔬菜产业空间布局发生了显著变化。本研究以31个省市为研究单元,系统探讨了1995—2012年中国蔬菜生产的空间集聚演变特征、效应与机制,并提出了应对政策建议,为优化生产布局、有效保障供给提供依据。【方法】基于集中度指数计算蔬菜产量最大的n个省(市/区)占全国蔬菜总产量的份额,基于基尼系数模型测度中国蔬菜生产省级层面的空间集中水平,揭示1995—2012年间中国蔬菜产业空间集聚的变动特征;应用修正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评估模型,分析蔬菜产业集聚水平、蔬菜价格、单位面积劳动力投入、单位面积资本投入等对蔬菜产值影响的显著性,揭示蔬菜生产聚集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研究初期中国蔬菜生产东南聚集、东多西少的空间特征在研究期内发生了显著变化。1995—2012年,西部省份产量比重提高了6个多百分点,东、西部地区产量差距梯度明显减弱;南北方向上,北方省份占全国比重提升了近5个百分点,蔬菜生产向北方转移明显。研究期内,CR4和CR8两个集中度指标均是前期波动并略有提高,后期基本保持稳定并略降,大致在0.4和0.6之间徘徊,两者的最高点分别发生在2001年与2004年,最低是1995年与1997年;基尼系数同样呈先升后降的变化,2004年的0.5045为研究期内最高点,之后逐步下降。蔬菜生产空间集聚的变化是自然、社会、经济等多种要素共同参与导致空间重构的结果,也是蔬菜产业本身优化提升的过程。初期分布格局更加依赖光、温、水、土等自然条件,在演变过程中,科技创新使得自然因素作用降低,经济、政策等层面因素的作用逐渐突出。修正后的效应评估方程通过了F检验,并且具有较高的解释水平,基尼系数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t检验,它每提高1个百分点,蔬菜单位面积产值将增加2.48个百分点。【结论】1995—2012年,中国蔬菜生产东、西部产量差距梯度明显减弱,生产重心向北方发生转移,空间分布特征变化明显,尤其在前期更具波动性;蔬菜生产空间聚集对蔬菜产值影响显著,集聚的加强可有效促进蔬菜产值的增加;基于优化蔬菜生产空间格局角度,未来应从加强主产区建设、推进规模化与专业化生产、注重产业各环节间协同入手,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分类号: F326.13

  • 相关文献

[1]中国蔬菜区域生产优势度演变分析. 吴建寨,张建华,宋伟,徐克,孔繁涛. 2016

[2]中国蔬菜生产空间格局变动及其驱动因素. 吴建寨,张建华,王盛威,李斐斐,孔繁涛. 2015

[3]杂交水稻育种:从三系两系到一系. 孙宗修,程式华. 1995

[4]农业专业化的时空演化规律及空间集聚效应探析——以广东省种植业为例. 储霞玲,黄修杰,姚飞,马力,洪建军. 2020

[5]中国农业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与变动趋势. 赵俊伟,尹昌斌,牛敏杰. 2017

[6]祁连山排露沟流域青海云杉天然更新空间关联性研究. 刘济萌,刘贤德,马瑞,赵维俊,敬文茂,拓锋,王艳霞. 2024

[7]成渝经济区现代农业发展差异与空间集聚. 李俊杰,李建平. 2016

[8]江苏省种植业空间集聚研究. 赵娜,尤飞,林宪生. 2014

[9]赤峰市的蔬菜生产与市场营销策略. 车立铭,索朝和,陈琪. 2010

[10]无公害蔬菜生产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鲁福成,张仲国. 2000

[11]蔬菜灰霉病的克星-灰霉宁一号. 王德生. 1998

[12]凝冻灾害对贵阳市蔬菜生产影响调查及防治措施. 张万萍,杨晓玲,杨民,李正丽. 2008

[13]充分利用贵州天然空调优势大力发展夏秋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 崔德祥,李桂莲,王谋强,张绍刚. 2002

[14]江西蔬菜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魏国汶,方荣,程和生,陈凡玉,李杰. 2008

[15]我国蔬菜生产技术效率分析. 王亚坤,王慧军,徐俊杰. 2014

[16]花椰菜育种新技术研究. 刘莉莉,佟志强,赵前程,张宝珍,刘惠静. 2006

[17]对宁夏蔬菜产业化的意义. 李爽,王芝兰. 2001

[18]几种机能水在蔬菜生产上的应用. 安志信. 2001

[19]京津冀地区蔬菜生产的时空分异及分区研究. 李艳梅,孙焱鑫,刘玉,廖上强. 2015

[20]近郊型蔬菜优质高产高效生产关键技术. 陈金平. 199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