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北春玉米区玉米品种对主要病害和玉米螟的抗性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苏前富
作者: 苏前富;韩成伟;王巍巍;李红;宋淑云;张伟;刘影;晋齐鸣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春玉米;病害;玉米螟;抗性评价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09 年 17 卷 06 期
页码: 121-12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东华北春玉米区24份玉米主栽品种进行玉米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灰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和玉米螟的抗性鉴定。高抗和抗大斑病品种11份,占参试品种的45.83%;高抗和抗灰斑病品种11份,占参试品种的45.83%;高抗和抗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品种16份,占参试品种的66.67%;高抗和抗丝黑穗病品种10份,占参试品种的41.67%;高抗和抗茎腐病品种18份,占参试品种的75.0%;高抗和抗玉米螟品种6份,占参试品种的25.0%。综合抗性评价筛选出广谱抗性品种9份,占所有参试品种的37.5%。
分类号: S513.024
- 相关文献
[1]玉米杂交种对多种病害的抗性评价. 李红,武海锋,晋齐鸣,张伟,宋淑云,苏前富,刘影,王立新,隋晶,赵振伟. 2010
[2]辽宁玉米产区引种玉米品种对多种病害的抗性评价. 王丽娟,董怀玉,陶烨,刘培斌,赵杨. 2018
[3]基于高光谱的春玉米大斑病害遥感监测指数选择. 王利民,刘佳,邵杰,杨福刚,高建孟. 2017
[4]苏云金杆菌UV-17新细菌杀虫剂的研究与应用——第2报 苏云金杆菌UV-17制剂与Bt乳剂防治玉米螟药效比较试验. 任守让,相连英,朱平,任怡. 1993
[5]性诱剂诱捕器对玉米螟的田间防治效果. 陈磊,赵秀梅,刘洋,武琳琳,李青超. 2013
[6]北方一代区玉米螟综合防治研究. 黄春艳,顾成玉,朱传楹,张增敏,张匀华,郭梅. 1999
[7]寒地玉米新品种龙单8号高产栽培技术. 徐伟钧,谭国强,李兰甫. 1991
[8]赤眼蜂是防治玉米螟的最佳选择. 崔万里. 1997
[9]投射式杀虫灯对玉米螟田间防效的测定. 李敏,赵秀梅,崔佳嵋. 2010
[10]人工饲料饲养条件下柞蚕链球菌对玉米螟的感染效果. 赫英姿,宋策,宿桂梅,刘孝良,吴华. 2007
[11]蛋白质组学方法在玉米螟蛋白质研究中的应用. 张效梅,王创云,孙贵臣. 2008
[12]川东地区玉米螟损失率测定与经济阈值. 徐培桢,何荣蓉,卿久龄,陈昌兰,王克钰,黄仁军. 1993
[13]性诱剂在河北省玉米主要害虫测报上的应用研究. 刘莉,卫雅斌,张小龙,李彦青,张巧丽,刘杰,张晓. 2018
[14]优势赤眼蜂种类筛选及田间防效测评. 李青超,王立达,武琳琳,刘洋,韩业辉,杨莹,高崇. 2019
[15]东北玉米螟一代区微孢子虫、玉米螟和玉米之间相互关系初探. 黄虹,王万成,孟祥伟,王晓强,李凤山. 1991
[16]东北玉米螟?代区微孢子虫、玉米螟和玉米之间相互关系初探. 黄虹,王万成,孟祥伟,王晓强,李凤山. 1991
[17]玉米螟赤眼蜂适宜生境的研究与利用:Ⅲ.夏玉米间作葡匐型绿豆对…. 郑礼. 1997
[18]玉米螟微孢子虫病发生和流行的考察. 李社平,关友荣,王万成. 1986
[19]两种玉米螟微粒子虫对玉米螟致病性的比较. 问锦曾. 1992
[20]新疆玉米产区三个玉米螟地理种群发育起点、有效积温测定与比较研究. 阿依克孜,丁新华,付开赟,吐尔逊·阿合买提,何江,朱晓华,班小莉,古丽夏提,丁爱琴,郭文超.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523份玉米自交系对禾谷镰孢穗腐病和灰斑病的抗性鉴定
作者:陈鸽;王敏;周德龙;刘宏伟;张志军;苏前富;卢实;焦仁海;夏远峰;徐国良;刘文国;路明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抗性鉴定;禾谷镰孢穗腐病;灰斑病
-
温度对灰茶尺蠖幼虫龄期数量的影响
作者:唐美君;李红;张欣欣;姜洪新;王志博;郭华伟;肖强
关键词:灰茶尺蠖;龄数;温度;历期;蛹重;性比
-
不同砧木嫁接对品质番茄植株生长和果实风味的影响
作者:孙娜;朱友洲;孙焱鑫;廖上强;李红
关键词:嫁接;“砧爱1号”;挥发性物质;果实品质
-
四川省冬小麦播种前后病虫害防治指南
作者:夏先全;肖万婷;魏会廷;吴晓丽;张伟;叶慧丽
关键词:四川省冬小麦;病虫害防治;种子处理;土壤处理;精细管理
-
60Co-γ射线诱变选育黑木耳高产多糖菌株
作者:刘岩岩;刘俊杰;吕立涛;李红
关键词:60Co-γ射线;黑木耳多糖;诱变选育
-
退化灵芝菌株的纯化与复壮技术研究
作者:李红;刘岩岩;刘俊杰;赵玉梅
关键词:灵芝;退化;复壮;栽培
-
魏营西瓜营养品质分析评价
作者:徐寸发;陈飞;孙以文;张伟;单成俊
关键词:不同产地;魏营西瓜;营养品质;分析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