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扬黄灌区玉米高产田(≥15000kg/hm~2)特征分析与实现途径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永宏

作者: 王永宏;赵如浪;赵健;孙发国;谢铁娜;张文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宁夏引、扬黄灌区;玉米;高产田;产量结构;关键技术

期刊名称: 作物杂志

ISSN: 1001-7283

年卷期: 2013 年 05 期

页码: 108-11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对宁夏引、扬黄灌区2007~2011年间出现的27块玉米高产田(≥15 000kg/hm2)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宁夏引、扬黄灌区玉米高产田平均产量16 692kg/hm2,收获穗数89 331穗/hm2,穗粒数568.2粒,千粒重350.6g,平均单穗粒重193.4g。高产田在宁夏引、扬黄灌区均有分布,但大面积生产主要集中在引黄灌区周边地区及宁夏中部干旱带扬黄新灌区,这些地区光热资源更为丰富,单种玉米集中连片,土壤以沙壤土较多,以耐密型品种郑单958和先玉335为主。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决定产量的优先序为区域光热资源、灌溉条件、地理条件与施肥水平、种植密度、品种、播种质量与田间管理等;增加种植密度是实现15 000kg/hm2高产的有效途径,但要加强肥水调控,合理栽培管理,优化群体结构,提高单穗粒重。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桦甸市红石镇玉米高产田的构成研究. 殷春红,方向前,张德新,刘云多,石宝忠,王长江,段元才,杨焕茹. 2017

[2]近年我国玉米超高产田的分布、产量构成及关键技术. 高聚林,赵明,董树亭,李少昆,杨祁峰,刘永红,王立春,薛吉全,柳京国,李潮海,王永宏,王友德,宋慧欣,赵久然. 2012

[3]宁夏高产玉米群体产量构成及生长特性研究. 赵如浪,杨滨齐,王永宏,赵健,张文杰. 2014

[4]玉米小面积超高产创建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陈国平,YANG Guo-hang,赵明,ZHAO Jiu-ran,王友德,薛吉全,高聚林,李登海,董树亭,李潮海,宋慧欣,赵久然. 2008

[5]从品种试验看玉米育种面临的技术问题. 张世煌,孙世贤. 2006

[6]东北三省耕地非农化时空特征及其与粮食生产能力的关系. 何英彬,陈佑启,姚艳敏,石淑芹,李志斌,万利. 2009

[7]棉花新品种新陆早42号高产田蕾铃空间分布特点. 马晓梅,李保成,李生秀,周小凤,肖光顺,董承光,林海,陈红. 2011

[8]北疆春大豆亩产300kg栽培技术研究. 罗赓彤. 1993

[9]辽宁省玉米高产潜力探索及创建“超高产田”关键技术研究. 王延波,赵海岩. 2015

[10]探究玉米节水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杨永华,胡宝忱. 2018

[11]三江平原玉米大豆轮作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 盖志佳,刘婧琦,蔡丽君,孟庆英,谷维,张俐俐,张敬涛. 2021

[12]美国玉米生产技术特点与启示. 李少昆. 2013

[13]玉米杂交育种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许明学,荆绍凌,苗万波. 2000

[14]玉米秋繁关键技术研究. 柯剑鸿,张胜恒,杨华,蔡治荣,邱正高,祁志云. 2007

[15]应用多维全息协调方法优化冬小麦产量结构. 郭新宇,郁明谏. 2002

[16]宁夏三种类型春小麦品种主要性状的关联度分析. 董建力,任贤,惠红霞,许兴. 2001

[17]超级小麦郑麦7698生长发育特性及其配套技术研究. 田伟,张慎举,郭振升,王绍中,皇甫自起,刘艳侠,崔保伟. 2011

[18]CMS-FA胞质不育恢复系金恢3号配制系列杂交稻组合产量结构分析. 仇秀丽,王洪飞,王乃元,梁康迳. 2013

[19]优质香稻黔香优302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游俊梅,陈能刚,陈惠查,严宗卜,阮仁超,洪乃桥,郑忠阳. 2010

[20]不同播量对郑麦7698群体结构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刘毓侠,田伟,刘艳侠.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