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苜蓿的植物学研究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孙启忠

作者: 孙启忠;柳茜;李峰;陶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苜蓿;植物学;古代;紫花苜蓿;黄花苜蓿;南苜蓿

期刊名称: 草业学报

ISSN: 1004-5759

年卷期: 2016 年 25 卷 05 期

页码: 202-21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我国古代苜蓿植物学研究堪称世界一流,然而到目前为止,对其研究考证尚属少见。本文以记载苜蓿植物学的相关典籍为材料,采用植物考据学方法,考证我国古代苜蓿植物学研究。重点考证了汉代引种苜蓿的原产地、古代苜蓿的分布与适应性和苜蓿形态特征特性等。考证表明,古代首先阐明了我国苜蓿的来源和栽培区域,其次是阐明了从西域引种的苜蓿为紫花苜蓿,并对根、枝条、叶和果等苜蓿形态特征有正确的认识。《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都记载了我国汉代苜蓿来源于大宛和罽宾,这是我国对苜蓿栽培史的世界性贡献。汉代至唐宋西北地区种植苜蓿已颇为广泛,到明代苜蓿以"三晋为盛,秦、鲁次之,燕、赵又次之,江南人不识也"。苜蓿的根、枝条、叶和花、果、实等的形态特征也得到了广泛的科学系统研究,特别是苜蓿花色的研究为确定我国古代栽培苜蓿种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唐代韩鄂在《四时纂要》中明确指出,苜蓿"紫花时,大益马"。明代的朱橚《救荒本草》、王象晋《群芳谱》和清代的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等专著都记载了苜蓿开紫花,唯有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的是苜蓿开黄花。后人研究表明,前者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汉代引入的苜蓿即此),后者为南苜蓿(M.hispida),而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中提到的另一种开黄花的野苜蓿应该是黄花苜蓿(M.falcata)。通过本研究,可揭示我国古代对苜蓿特性的认识过程,对今天我们更好地认识苜蓿、利用苜蓿起借鉴作用。

分类号: S541

  • 相关文献

[1]我国古代苜蓿物种考述. 孙启忠,柳茜,李峰,陶雅,徐丽君. 2018

[2]清代苜蓿栽培利用刍考. 孙启忠,柳茜,陶雅,李峰,徐丽君. 2019

[3]利用SRAP标记研究紫花苜蓿和黄花苜蓿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张宇,于林清,慈忠玲. 2012

[4]蔬菜史话·菜苜蓿. 张德纯. 2011

[5]利用ISSR标记解析紫花苜蓿·黄花苜蓿和胡卢巴属植物的亲缘关系. 刘磊,王宗礼,李志勇,周国栋,师文贵,李鸿雁,蔡丽艳. 2012

[6]利用ISSR标记解析紫花苜蓿、黄花苜蓿和胡卢巴属植物的亲缘关系(英文). 刘磊,王宗礼,李志勇,周国栋,师文贵,李鸿雁,蔡丽艳. 2012

[7]利用ISSR标记解析紫花苜蓿、黄花苜蓿和胡卢巴属植物的亲缘关系(英文). 刘磊,王宗礼,李志勇,周国栋,师文贵,李鸿雁,蔡丽艳. 2012

[8]紫花苜蓿和黄花苜蓿种子萌发期对PEG模拟干旱胁迫的响应. 刘佳月,杜建材,王照兰,崔乐乐,赵彦慧. 2018

[9]苜蓿褐斑病对牧草质量光合速率的影响及田间抗病性. 南志标,李春杰,王赟文,王彦荣. 2001

[10]光周期与种质特性对南苜蓿初花期的影响. 陈祥,魏臻武,任海龙,乔志宏. 2016

[11]光叶紫花苕和南苜蓿青贮技术研究. 洪开祥,黄琴,张建波,龙忠富,赵相勇. 2015

[12]紫花苜蓿. 张文淑. 2002

[13]安徽地区一年生豆科牧草与速生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比较的初步研究. 刘洋,王梦洁,许冬梅,梅泽军,徐智明,杨烈. 2024

[14]菜苜蓿. 张德纯. 2011

[15]试论古代中国画时代精神的演化. 杨春霞. 2002

[16]我国古代柿资源状况梗概及其发展动因. 赵荣. 2007

[17]中国古代渔业管理实践及其启示. 白洋,赵蕾. 2014

[18]我国古代淡水豚类资源研究综述. 于帅. 2014

[19]中国古代畜牧业研究综述. 顾胜楠,李群. 2019

[20]中华古代乳业漫话(连载一). 王永厚.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