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矮64S育性转换的光温特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黄农荣

作者: 黄农荣;张旭;刘彦卓;孔清霓;梁祖扬;邱润恒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光温特性;培矮64S

期刊名称: 作物研究

ISSN: 1001-5280

年卷期: 2000 年 04 期

页码: 5-8

摘要: 在广州利用人工气候箱和冬季温室栽培技术研究了培矮 64S提纯群体和未提纯群体育性转换的光温反应特性。结果表明 :培矮 64S在较低温 (日均温 2 0~ 2 5℃ )条件下 ,表现较强的发育感光性和育性光敏性 ;培矮 64S提纯群体和未提纯群体内单株育性转换的光温临界值均出现分离 ,但提纯群体内的光温临界值分离幅度较小。该提纯群体在 13h/ 2 4℃光温处理中群体的平均自交不实率为 99.6% ,达到实用核不育系的不育度标准 ;在日长为 13h以上 ,日均温高于 2 4℃的地区和季节制种 ,杂种纯度均有保证

分类号: S511.101

  • 相关文献

[1]不同来源培矮64S育性转换光温反应特性的分析. 于永红,斯华敏,胡国成,傅亚萍,孙宗修. 2006

[2]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低温下育性表达规律研究. 袁隆平. 2000

[3]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低温下育性表达规律研究. 袁隆平. 2000

[4]不同水温处理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繁殖效果的影响. 邓晓湘,唐俐,袁隆平. 2001

[5]光温敏核不育系水稻在不同海拔条件下的育性分析. 赵国栋,涂建,卢义宣,罗友金,周世华,康平德. 2006

[6]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GD-5S和GD-9S育性特性观察. 黄农荣,张旭 ,钟旭华. 2003

[7]培矮64S在云南的育性表现及其利用研究. 杨怀礼,朱建军. 1994

[8]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空间诱变株系的柱头活力特性. 李永辉,柳武革,王丰,刘振荣,蔡耀辉,刘宜柏,颜龙安. 2012

[9]两系杂交稻纯度控制的理论与方法. 邹伟清,周宗岳,沈显华,胡军华. 2007

[10]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P88S在海南的育性转换特性及其应用. 王效宁,孟卫东,严小微,林尤珍. 2010

[11]低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高产繁殖研究. 毛昌祥,刘付云光,周行,谢丽萍. 2000

[12]水稻白叶枯病广谱抗性基因Xa21导入两用不育系培矮64S. 赵彬,王文明,郑先武,马伯军,朱立煌,翟文学,王春莲,薛庆中. 2000

[13]水稻实用光温敏不育系培矮64S不育性稳定化研究. 袁隆平,杨益善. 2000

[14]分子标记辅助改良培矮64S稻瘟病抗性. 谭炎宁,余东,孙学武,孙志忠,段美娟. 2012

[15]试议光敏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光温作用模式. 薛光行,申岳正. 1995

[16]水稻白转绿突变体的特性、遗传及其育种应用. 房贤涛,马洪丽,赵福源,章清杞,张书标. 2009

[17]12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ISSR标记鉴定及遗传分析. 李进波,牟同敏,方宣钧. 2002

[18]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波动的解决途径和方法. 邓晓湘,唐俐,唐传道. 2000

[19]转BADH和Bar基因水稻培育及其相关特性评价. 金曦,罗伯祥,陈受宜,肖国樱. 2011

[20]无人工选择压力下作用变异趋势. 鲁礼宏.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