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速酿工艺生产鱼露的非挥发性成分比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之瑶

作者: 陈之瑶;张业辉;唐道邦;刘学铭;陈智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鱼露;快速发酵;大曲;非挥发性成分;感官属性

期刊名称: 现代食品科技

ISSN: 1673-9078

年卷期: 2016 年 01 期

页码: 261-265+14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以海鱼为原料,采用酶解鱼与豆粕大曲混合发酵(E-SFS)、酶解鱼与花生粕大曲混合发酵(E-PFS)、整鱼与豆粕大曲混合发酵(SFS)、整鱼与花生粕大曲混合发酵(PFS)4种快速酿造工艺进行对比,探究不同工艺对鱼露成品的非挥发性成分以及感官属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4个样品中可溶性无盐固形物、总氮、脂肪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高低顺序为E-SFS>E-PFS>PFS>SFS,同时,样品中总氮含量均达到鱼露商业一级标准。根据氨基酸分析结果,E-SFS的游离氨基酸总量最高,其中呈鲜味氨基酸在E-SFS和E-PFS中的比例最高,而SFS和PFS中苦味氨基酸比例最高。样品的感官品质与其非挥发性成分中各物质的相互协调和作用密切相关,由感官评定结果显示,E-SFS的鲜味最强,而PFS鱼腥味最重,但是整体可接受度最高。

分类号: TS264.2

  • 相关文献

[1]江苏富士苹果的理化及感官特性分析. 牛丽影,吴建平,肖亚冬,李大婧,刘春泉. 2017

[2]高原地区厨余垃圾发酵堆肥质量分析及其对青稞种子发芽的影响. 周述明,于皓然,苗彦军,李平,李海燕,叶三霞,刘文哲,杜帛洋. 2022

[3]泸州酒曲害虫种群生物学特性研究. 程开禄,黄富,潘学贤,刘兴义,沈才洪,樊林,袁光和,杨溢,沈才萍. 2000

[4]酒曲害虫种群动态研究. 程开禄,黄富,潘学贤,刘兴义,杨溢,樊林,沈才洪,袁光和,沈才萍. 2000

[5]论析大曲曲虫的发生及危害. 程开禄,黄富,潘学贤,刘兴义,唐玉明,沈才洪,樊林,杨溢,沈才萍. 2000

[6]"清香"与"栗香"绿茶中非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差异分析. 王梦琪,朱荫,张悦,施江,林智,吕海鹏. 2021

[7]用DGGE技术构建白酒酿造微生物指纹图谱的初步研究. 施思,张文学,邓宇,钟方达,胡锋. 2010

[8]清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大曲微生物群系的影响因素研究. 邵强,杨玲,段冰,郭旭凯,郭睿,乔婧. 2015

[9]发酵方式和酒曲对油莎草块茎发酵酒品质的影响. 叶春苗,韩艳秋,李颖,杨宁,魏忠平,冯良山. 2022

[10]茉莉花非挥发性成分及其功能活性研究进展. 唐雅园,何雪梅,孙健,盛金凤,刘国民,周主贵,李昌宝,李丽,陈嘉莉,零东宁,韦珍,易萍,唐杰,胡瑶. 2021

[11]基于代谢组学方法的冬桑复合茶化学成分比较分析. 孙淑娟,施江,李汉兴,刘露民,彭群华,吕海鹏,林智. 2024

[12]大曲微生物在大曲酒生产中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乔婧,杨玲,段冰,邵强,郭旭凯,郭睿. 2016

[13]施氮量对稻茬弱筋小麦原粮品质及大曲品质的影响. 陈艳琦,刘琼,边巴拉姆,陈松鹤,张恒,李朝苏,杨洪坤,郑亭,黄秀兰,樊高琼. 2021

[14]太平猴魁茶栽培品种‘柿大茶’品系间代谢物及遗传进化分析. 周汉琛,刘亚芹,王辉,杨霁虹,徐玉婕,雷攀登. 2023

[15]基于代谢组学分析低温烘焙对白化品种绿茶风味品质的影响. 张晓磊,周汉琛,刘亚芹,王辉,雷攀登. 2024

[16]鱼露酿造新方法的研究. 李珠柱. 1999

[17]基于GC-MS联用技术分析传统鱼露发酵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和脂肪酸组分变化. 王悦齐,李春生,李来好,杨贤庆,陈胜军,吴燕燕,赵永强,魏涯. 2018

[18]鱼露制曲工艺优化及对草鱼下脚料的发酵作用. 蒋慧亮,李学英,王正云,王善宇,陈桂花. 2019

[19]保温发酵鱼露中细菌群落的16S rDNA分子生态分析. 段杉. 2019

[20]鱼露中章鱼胺的分离提取研究. 曲映红,刘志东,陈舜胜.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