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花黄精根须皂苷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晨星

作者: 刘晨星;曹艳;夏其乐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多花黄精;皂苷;提取率;抗氧化活性

期刊名称: 浙江农业学报

ISSN: 1004-1524

年卷期: 2024 年 36 卷 05 期

页码: 1144-115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多花黄精根须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利用价值低的加工副产物,极少有相关研究报道。该研究旨在明确多花黄精根须皂苷的较优提取工艺,并了解其抗氧化活性。响应面分析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72%乙醇体积分数,1∶25 g·mL~(-1)料液比,41 min提取时间。通过拟合分析得到提取率(Y)与乙醇体积分数(A)、料液比(B)、提取时间(C)的关系方程为:Y=5.58+0.516 2A+0.078 8B+0.05C-0.02AB-0.007 5AC-0.002 5BC-1.38A~(2-)0.439 5B~2-0.257C~2。通过验证表明,最优条件下皂苷提取率为5.62%,与理论最高值5.628%非常接近。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皂苷IC_(50DPPH)值为0.87 mg·mL~(-1), IC_(50ABTS)值为0.68 mg·mL~(-1),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综上,多花黄精根须中的皂苷成分具有可观的利用价值。研究结果可为多花黄精根须综合利用提供重要依据,也为其他副产物活性成分提取提供参考。

分类号: TS201.2

  • 相关文献

[1]山药皮中皂苷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杨喜华,闵光,胡建中,张莉会,乔宇,廖李,秦正平. 2019

[2]无患子皂苷粗提物提取方法比较. 朱亚红,吴珉,胡秀卿,平立凤,徐玲英. 2008

[3]加工方式对藜麦营养及生物活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吴立根,屈凌波,王岸娜,周素梅. 2020

[4]多花黄精在4种林分类型林冠下的生长情况. 王雅娟,宋建喜,何浙华,姜武,蒋淑君,刘彩娟,陶正明,余琳. 2019

[5]6-BA浓度对离体多花黄精不定芽增殖的影响. 徐忠传,何俊蓉,周静亚,徐晖. 2006

[6]山核桃林下套种多花黄精试验初报. 王雅娟,高媚,何浙华,姜武,刘彩娟,谢吉林,丁德根,陶正明,余琳. 2019

[7]不同地区多花黄精的ITS序列分析及近缘种聚类分析. 宋荣,宋静爽,欧立军,严蓓,周佳民,朱校奇,易自立. 2022

[8]浙产多花黄精最适采收期及初加工试验. 姜武,王声淼,叶传盛,梅建伟,吴志刚,陶正明. 2020

[9]湖南多花黄精栽培技术(英文). . 2019

[10]栽培基质对多花黄精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饶宝蓉,刘忠辉,周先治,陈泳和,谢冬容,陈木兰,陈琦辉. 2020

[11]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多花黄精多糖工艺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郑梅霞,苏海兰,李炽勤,朱育菁,陈宏,朱雁鸣,牛雨晴. 2024

[12]基于LC-MS代谢组学的红杆与绿杆型多花黄精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姜武,翁国杭,陈家栋,叶传盛,姜鑫凯,陶正明. 2021

[13]不同种植方式及生长年限的铜鼓多花黄精营养品质分析及其评价体系的构建. 黄正花,余应梅,严寒,邵珊珊,屈若兰,黄坚,陈政,魏益华,王冬根,李思明. 2024

[14]不同栽培模式对多花黄精生物量分配及其品质的影响. 苏海兰,李希,唐建阳,檀灵莹,周先治,陈敏健,单寄坪,黄加平. 2018

[15]福建省多花黄精根腐病的病原菌鉴定. 高文丽,苏海兰,林凤芳,牛雨晴,朱育菁,刘波,程曦,肖荣凤. 2024

[16]不同杀青方式对多花黄精嫩芽茶品质的影响. 马佳丽,张厅,赵文慧,刘运腾,张一弛,马泽强,王成,王剑波. 2024

[17]鸡头黄精与多花黄精的鉴别与功效. 杨鹤,金山. 2021

[18]多花黄精林下仿生态栽培关键技术. 郑梅霞,陈宏,苏海兰,江乃光,刘勇,董维水,高嫣,王旭卉,朱育菁. 2021

[19]基于化学计量学的多花黄精多糖部分酸水解产物PMP-HPLC指纹图谱构建. 周忠瑜,杜泽飞,蒲婷婷,杨丽英,晏仁义,段宝忠. 2022

[20]多花黄精种苗繁育技术. 刘保财,黄颖桢,赵云青,陈菁瑛.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