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诱变改良大豆品质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培英

作者: 王培英;许德春;郭玉虹;孟丽芬;赵晓南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人工诱变;大豆品质

期刊名称: 核农学报

ISSN: 11-2265/S

年卷期: 2000 年 14 卷 01 期

页码: 21-2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创造大豆新种质,近几年采用γ射线、热中子等核辐射,以及甲烷磺酸乙酯(EMS) 、叠氮化钠( NaN3) 等化学诱变剂处理,经过多年的研究,选育出黑农41 大豆的蛋白质含量为45-23 % 、脂肪含量为18-8 % ;选育出903527 突变系为早熟、高蛋白(47-53 % ) 、高抗大豆病毒病及大豆灰斑病;同时筛选出一批高蛋白(49 % ~50 % ) 、高亚油酸(60 % 以上) 、低亚麻酸的优良突变系,为大豆基因库增添了新的优质资源,确定了有效的诱变技术。

分类号: S565.103.7

  • 相关文献

[1]茶树人工诱变技术的研究 Ⅳ.茶树辐照损伤的生理机制. 杨跃华,林树祺. 1991

[2]家蚕突变体相关研究进展. 杨建华,徐安英. 2017

[3]茶树人工诱变技术的研究Ⅳ.茶树辐照损伤的生理机制. 杨跃华,林树祺. 1991

[4]黑土肥力与大豆产量及品质的通径分析. 魏丹,蔡姗姗,王伟,丁建莉,金梁,李玉梅,李艳,胡钰. 2021

[5]浙春3号及其亲本和后代品系抗花叶病毒病基因型的分子标记辅助鉴定. 徐芸,袁凤杰,徐惠超,关荣霞,朱文英,刘章雄,常汝镇,曲延英,邱丽娟. 2005

[6]吉林省不同区域对大豆品质影响的研究. 邱强,石一鸣,孙永臣,闫晓艳,唐晓博,董岭超. 2007

[7]大豆新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 徐冉,王彩洁. 2006

[8]高油酸低脂氧合酶(FAD-LOX)多基因编辑大豆优异种质创制. 何梓莹,于莉莉,邱红梅,谷勇哲,洪慧龙,高华伟,邱丽娟.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