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壤高产稻田系统能量转化特点及其肥力效应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林贤青

作者: 林贤青;许德海;禹盛苗;李马裕;涂以芳;陈宏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高产稻田系统;能量转化;土壤肥力;红壤

期刊名称: 浙江农业学报

ISSN: 1004-1524

年卷期: 1995 年 03 期

页码:

摘要: 对3.88公顷红壤高产稻田系统的二年定位试验显示高产稻田能量投入和转化的特点是:油菜-稻-稻的投入占总投入能的42.16%,大麦-稻-精占34.28%,绿肥-稻-稻占11.62%,小麦-秧田-稻占10.54%,小麦-稻-稻占1.40%。能量产出/投入比分别为3.14、3.07、313、3.04和3.12;表明红壤高产稻田系统能量转化特点能够维持土壤肥力。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香根草篱和稻草覆盖对红壤坡耕地土壤肥力的影响. 柳开楼,李亚贞,秦江涛,胡惠文,周利军. 2015

[2]余江县稻田土壤肥力状况及其对水稻产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李平,熊又升,王兴祥,梁圆. 2010

[3]镁肥对小白菜产量、矿质元素吸收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黄东风,王利民,李卫华,邱孝煊,罗涛. 2017

[4]外源氮在中、低肥力红壤中的转化与去向研究. 邵兴芳,申小冉,张建峰,徐明岗,张文菊,黄敏,周显. 2014

[5]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初步研究. 吕晓男,陆允甫,王人潮. 1999

[6]湘南红壤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肥力特征. 张璐,文石林,蔡泽江,黄平娜. 2014

[7]红壤区桉树人工林与不同林分土壤微生物活性及细菌多样性的比较. 杨尚东,吴俊,刘永贤,熊柳梅. 2014

[8]红壤区桉树人工林炼山后土壤肥力变化及其生态评价. 吴俊,谭宏伟,刘永贤,熊柳梅,周柳强,谢如林,黄国勤,赵其国. 2013

[9]南方红壤区西南桦和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活性及细菌多样性比较. 吴俊,谭宏伟,刘永贤,熊柳梅,周柳强,谢如林,黄国勤,赵其国. 2014

[10]稻鸭萍共作复合生态系统的物能特征分析. 甄若宏,王强盛,周建涛,郑建初,何加骏,卞新民. 2009

[11]黄土高原旱作地区生态果园的建立. 牛自勉,范培培,朱京涛. 1997

[12]泌乳水牛日粮能量转化的研究. 文秋燕,黄锋,关意寅,方文远,陈明棠,唐小飞. 2003

[13]红壤旱地多元多熟复合种植制的物能生产力研究. 陈喜靖,王国法,阮关海,邵思文,施志仁,胡鑫虎. 2000

[14]二次套袋对红壤丘陵地翠冠梨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 周超华,徐雷,黄冬华,谢杰,陈霞. 2015

[15]基于线性规划模型的红壤旱地种养结合优化模式的研究. 屠人凤,樊剑波,何园球. 2013

[16]培肥和耕作措施季节性干旱下对红壤剖面水分变化和产量的影响. 李亚贞,肖国滨,肖小军,钟义军,陈明,夏桂龙,黄欠如. 2014

[17]长期施用猪粪对红壤酸度的改良效应. 龙光强,蒋瑀霁,孙波. 2012

[18]植草恢复对侵蚀红壤重组有机质的影响. 罗旭辉,詹杰,李秀峰,郑仲登,王义祥,黄毅斌. 2010

[19]长期植草对山地果园土壤腐殖质的影响. 罗旭辉,阮伏水,陈俊杰,詹杰,王义祥,黄毅斌. 2010

[20]南方红壤稻田与旱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特征差异. 李昌新,黄山,彭现宪,黄欠如,张卫建.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