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中部全新世以来海山深潜区有孔虫的地球化学记录及反映的气候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俊

作者: 杨俊;赵彦彦;吴佳庆;魏浩天;龙海燕;李三忠;毕乃双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浮游有孔虫;Mg/Ca;氧同位素;碳同位素分馏;黄岩岛

期刊名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ISSN: 0256-1492

年卷期: 2020 年 02 期

页码: 100-11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有孔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能够捕获或黏附周围海水中的钙质或硅质形成自己的壳体,因此有孔虫的地球化学特征能够记录古气候、古海洋和古环境信息。以2017年蛟龙号第136潜次在南海珍贝海山底部约2 500 m水深位置精准采集的柱状样品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G.ruber以及G.sacculifer两类浮游有孔虫壳体的Mg/Ca以及碳氧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自12.6 ka以来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SST)的变化范围为24.4~29.3℃,平均温度为26.2℃,并能够识别出明显的气候突变事件,在时间范围上与新仙女木事件和全新世东亚夏季风突变事件大致吻合。这些突变事件可能受控于ENSO活动和热带辐合带(ITCZ)平均位置的纬向移动,并与北大西洋冰筏事件具有遥相关。此外,发现全新世期间浮游有孔虫G.sacculifer和G.ruber的碳同位素分馏值Δ~(13)C_(G.sacculifer-G.ruber)与SST变化有关,SST降低时,Δ~(13)C_(G.sacculifer-G.ruber)呈负偏;而在SST升高时,Δ~(13)C_(G.sacculifer-G.ruber)呈正偏。

分类号: P736.4

  • 相关文献

[1]土壤水分对春小麦碳同位素分馏与矿质元素K、Ca和Mg含量的影响. 朱林,梁宗锁,许兴,李树华. 2008

[2]温度对热带西太平洋活体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生长的影响研究. 董帅帅,类彦立,李铁刚,翦知湣. 2018

[3]MIS 6期以来西菲律宾海表层营养物质水平演化及其控制因素: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 ruber的Cd/Ca证据. 郭景腾,李铁刚,熊志方,仇晓华,秦秉斌,常凤鸣. 2018

[4]南海南部上层水体浮游有孔虫的组成与分布特征. 安佰正,李铁刚,刘健,孙晗杰,于心科,常凤鸣. 2019

[5]青岛市农区地下水硝态氮污染来源解析. 寇馨月,丁军军,李玉中,毛丽丽,李巧珍,徐春英,郑欠,庄姗. 2021

[6]CO_2—H_2O平衡法δ~(18)OSMOW值的计算表达式及其关系. 刘泽银. 1990

[7]澜沧江水系氮磷污染及硝酸盐来源解析. 郭树芳,陈安强,习斌,居学海,黄宏坤,刘建香,毛妍婷,郭云周,雷宝坤. 2022

[8]土壤碳酸氢钠提取态无机磷酸盐中氧同位素分析. 温云杰,刘荣乐,汪洪. 2016

[9]氮、氧同位素与地下水中硝酸盐溯源研究进展. 贾小妨,李玉中,徐春英,李巧珍. 2009

[10]四川裂腹鱼耳石碳、氧稳定同位素特征. 何勇凤,吴兴兵,王旭歌,朱永久,杨德国. 2017

[11]土壤碳酸氢钠提取态无机磷酸盐中氧同位素分析. 温云杰,刘荣乐,汪洪. 2017

[12]关于CO_2—H_2O平衡法δ~(18)O计算的探讨. 刘泽银. 198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