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栽密度对赣南中低产田区双季晚稻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钟珺

作者: 钟珺;黎为兵;胡启锋;李祖章;张朝阳;连垚;李云;虞新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中低产田;双季晚稻;抛栽密度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2015 年 36 期

页码: 51-53

摘要: [目的]研究赣南中低产田区双季晚稻适宜抛栽密度。[方法]对晚稻品种欣荣优2660和五优308设置4种不同抛栽密度,研究抛栽密度对其产量、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剑叶SPAD值及干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2个品种的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抛栽密度34.5万蔸/hm2处理与抛栽密度21.0万蔸/hm2处理相比,欣荣优2660增产5.89%,五优308增产2.3%;有效穗数随抛栽密度增加而明显增加;较高抛栽密度有利于孕穗后叶面积指数和剑叶SPAD值维持较高水平,从而增强了光合能力,增加了干物质累积量。[结论]赣南中低产田区双季晚稻适宜抛栽密度为34.5万蔸/hm~2。

分类号: S511.33

  • 相关文献

[1]不同密肥条件对超级稻珞优8号的影响. 陈勤平,何永祥,董丽兰,余永国,韦汉文,黎耀军. 2011

[2]不同抛栽密度与施氮水平对杂交水稻特优269群体结构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 2015

[3]不同施肥水平与抛栽密度对优质稻玉美占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 2015

[4]稻草全量还田下氮肥运筹对双季晚稻物质生产与运转的影响. 何虎,吴建富,曾研华,胡凯,黄山,曾勇军,潘晓华,石庆华. 2013

[5]稻草全量还田下氮肥运筹对双季晚稻产量及其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何虎,吴建富,曾研华,胡凯,黄山,曾勇军,潘晓华,石庆华. 2014

[6]不同双季晚稻丰产栽培模式下的氮肥运筹技术研究. 张祥明,郭熙盛,李泽福,陈周前,夏家发,王元垒. 2008

[7]双季晚稻测土配方施肥试验初报. 李敏,骆江英,吴春艳,唐旭,杨生茂,陈义. 2010

[8]稻草全量还田下氮肥运筹对双季晚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何虎,黄山,才硕,曾研华,吴建富,曾勇军,潘晓华,石庆华. 2015

[9]沪州市的气候条件和双季晚稻栽培. 洪松,徐富贤,赵甘霖,余家齐. 1993

[10]袁隆平团队再次实现双季稻年产225thm的攻关目标. 李建武. 2021

[11]长江中下游稻区双季晚粳稻产量生理与资源利用效率研究进展. 陈丽虹,燕金香,褚光,王丹英,徐春梅,章秀福,陈松. 2017

[12]长江下游稻区不同类型双季晚粳稻产量与生育特性差异. 殷敏,刘少文,褚光,徐春梅,王丹英,章秀福,陈松. 2020

[13]不同秧龄对双季机插晚稻生长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影响(英文). 滕飞,陈惠哲,曾研华,蔡雪青,朱德峰. 2015

[14]育秧方式及多效唑对机插双季晚稻的影响. 张结刚,王晓萍,张美良,邱在辉,熊春晖,潘晓华,何虎,黄嘉佳. 2017

[15]湖南双季杂交晚稻对细菌性条斑病的田间抗性及条斑病发生动态. 李小娟,谭新球,陈新平,黄文平. 2018

[16]不同秧龄对双季机插晚稻生长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影响. 滕飞,陈惠哲,曾研华,蔡雪青,朱德峰. 2014

[17]长江下游不同生态区双季优质晚稻生长特性和温光利用差异. 徐春梅,袁立伦,陈松,褚光,叶为发,丁玉华,王丹英,章秀福. 2020

[18]在样板田上学习"矛盾论". 刘更另. 1965

[19]分蘖期干旱胁迫下养分管理对双季晚稻生长及产量的调控效应. 关贤交,彭春瑞,陈先茂,陈金,邱才飞,钱银飞,邵彩虹,邓国强,谢江. 2017

[20]不同种植密度对机插双季晚稻产量的影响. 张数标,张琳,吴华聪.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