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新育甜玉米自交系遗传聚类和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扬

作者: 张扬;廖长见;林建新;卢和顶;陈山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甜玉米;白色籽粒;黄色籽粒;自交系;配合力;遗传聚类

期刊名称: 福建农业学报

ISSN: 1008-0384

年卷期: 2019 年 01 期

页码: 16-2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目的】利用遗传聚类和配合力分析来了解新育成9个甜玉米自交系的遗传背景和配合力,为组配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TS01-1、BS02-1、GS132、AS67、SS1等5个白粒自交系为母本,闽甜系688、闽甜系G73、闽甜系197、X90-34等4个高配合力黄粒自交系为父本,按5×4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20个杂交组合,并对其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带苞叶穗重和去苞叶穗重等10个性状的配合力进行研究。【结果】从去苞叶穗重的一般配合力值得出,供试甜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大小顺序,白粒自交系为AS67>GS132>TS01-1>BS02-1>SS1,黄粒自交系为闽甜系688>X90-34>闽甜系G73>闽甜系197。从特殊配合力值得出,杂交组合AS67×闽甜系688的特殊配合力值最大,实际测产产量也最高。从分子水平对9个亲本的亲缘关系进行聚类分析,将9个亲本分成黄粒和白粒两个群。【结论】黄、白粒自交系间杂交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聚类分析结果与试验设计的父母本划分一致。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甜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王晓娟,寇思荣,何海军,刘忠祥,杨彦忠,刘海鹰. 2019

[2]甜玉米自交系主要数量性状配合力分析. 郭章贤,卢华兵,郭国锦. 2006

[3]甜玉米主要穗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李洋,李春雷,宁洽,王立萍,刘文国,路明. 2016

[4]甜玉米主要穗部性状配合力研究. 卢和顶,陈山虎,林建新,纪荣昌. 2007

[5]旱稻种质的遗传差异和配合力分析. 任光俊,周良强,陆贤军,高方远,康海岐,刘光春,罗利军. 2005

[6]超甜玉米新品种‘沪甜1号'的选育. 孙萍东,潘玲玲,徐声宇,周美华,王慧,孙大鹏,于典司,郑洪建,林金元. 2016

[7]甜玉米自交系萌芽期耐寒性的鉴定及筛选. 李春艳,毛笈华,于永涛,李高科,祁喜涛,胡建广. 2016

[8]优质鲜食超甜玉米新品种‘沪甜16’的选育. 孙萍东,胡颖雄,林金元,徐声宇,关媛,于典司,顾炜,卫季辉,施标,郑洪建,况慧云,王慧. 2023

[9]利用SNP标记划分甜玉米自交系的杂种优势类群. 卢柏山,史亚兴,宋伟,徐丽,赵久然. 2015

[10]甜玉米新品种闽甜208的选育. 卢和顶,纪荣昌,林建新,陈山虎,童川拉. 2007

[11]甜玉米籽粒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董海合,李凤华. 2004

[12]优质、抗逆甜玉米群体配合力及遗传潜势分析. 李高科,胡建广,刘建华,祁喜涛. 2008

[13]3个甜玉米自交系空间诱变效应及变异系育种潜力研究. 李高科,胡建广,郑锦荣,刘建华,文天祥. 2014

[14]9个国外血缘超甜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测定与分析. 韩福光,郑锦荣. 2006

[15]8个超甜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配合力及育种潜力分析. 韦桂旺,韦爱娟,蒙云飞,贺囡囡,张述宽. 2016

[16]部分高油玉米自交系产量性状配合力分析. 马延华,金益,孙德全,李绥艳,林红,潘丽艳. 2009

[17]玉米自交系414配合力及杂优模式分析. 薛林,印志同,胡加如,陈国清,陆虎华. 2006

[18]Suwan种质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 沈建华,任洪,徐如宏,王春梅. 2012

[19]7个旅大红骨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及评价. 彭雷,李季竹,金明华,苏义臣,杨伟光. 2008

[20]几个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参数分析. 刘鹏,任英,闫丽娜.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