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干酪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尹珺伊

作者: 尹珺伊;刘秋瑾;田秋丰;王岩;张军;陈楠楠;秦平伟;白长胜;孟维珊;史同瑞;高圣玥;宋岩;王佳辉;唐玲玲;黄宣凯;李梦姝

作者机构: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分院

关键词: 干酪乳杆菌;生物学特性;抑菌作用

期刊名称: 中国畜牧兽医

ISSN: 1671-7236

年卷期: 2021 年 002 期

页码: 516-52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本研究旨在分离既能用于微生态制剂又能用于青贮饲料发酵剂的优良乳酸菌,采集规模化牛场青贮饲料,取梯度稀释液涂布MRS平板,进行厌氧培养,筛选优势菌株,观察其菌落形态,并进行生化试验和特异性PCR鉴定。研究自筛乳酸菌的生长曲线、产酸曲线、培养温度及培养基初始pH对菌株生长的影响,并研究其抑菌特性、药物敏感性和安全性。试验筛选到1株菌落形态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乳白色、镜检为革兰氏阳性的无芽孢杆菌。生化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可厌氧生长,运动性试验、过氧化氢酶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明胶液化试验、吲哚试验结果均为阴性,15种糖醇发酵试验结果符合干酪乳杆菌生化特征。用干酪乳酸杆菌特异性引物对菌株进行PCR鉴定,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在727 bp处出现特异性扩增条带,与生化鉴定结果相符,将分离菌株命名为RS1。RS1在0~4 h时发酵液pH变化不明显,处于生长延迟期;4~16 h时发酵液pH下降较快,进入对数生长期;16~36 h时发酵液pH下降缓慢,进入稳定期。RS1在培养温度为20~50℃范围内均能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25~40℃;在培养液初始pH 1.0~9.0条件下均能生长,最适pH为6.0~8.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为23 mm,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7 mm;对恩诺沙星和头孢他啶耐药;经14 d灌服小鼠生长状况良好。上述结果表明,本试验筛选到的干酪乳杆菌RS1安全、无致病性,在微生态制剂及生物饲料添加剂领域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分类号: S816.7

  • 相关文献

[1]益生菌干酪乳杆菌FM10-3生物学与发酵特性分析. 王英,周剑忠,仇小妹,刘小莉,马艳弘,黄开红. 2013

[2]一株虫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生防潜力研究. 杨帆,刘春来,王爽,刘亮,蒋希峰,李新民. 2019

[3]一株平沙绿僵菌的鉴定及生防应用潜力评价. 杨帆,刘春来,王爽,刘亮,李新民. 2018

[4]生防绿色木霉M1M2的生物学特性及抑菌研究. 王春,王芊,李易初. 2014

[5]高活菌率的干酪乳杆菌微胶囊研究. 周曼,柳永,毛争争,冯海,汤江武. 2014

[6]干酪乳杆菌对黄瓜籽饮料发酵条件的优化. 李欢欢,李苏红,谢婉莹,董墨思,马丹. 2017

[7]干酪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组合发酵豆酪的加工工艺. 郑梅霞,朱育菁,陈峥,刘芸,邓元源,刘欣,刘波. 2018

[8]干酪乳杆菌对北京黑猪育肥阶段肠道消化物菌群组成及乳酸、短链脂肪酸和长链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王四新,季海峰,王红卫,刘辉,石国华,张董燕,王晶,张伟,王雅民. 2020

[9]酵母菌乳酸菌共发酵对荔枝汁品质的影响. 邹颖,邹波,余元善,徐玉娟,吴继军,肖更生,傅曼琴. 2019

[10]干酪乳杆菌发酵荔枝汁在模拟胃肠道中耐受能力及其抑菌性的研究. 关小莺,温靖,肖更生,徐玉娟,吴继军,余元善,邹波. 2019

[11]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Lactobacilluscaseisubsp.caseiSY_(13)对衰老模型小鼠的抗氧化作用. 张书文,吕加平,孟和毕力格,刘鹭,胡鲜宝. 2010

[12]LactobacilluscaseiAST18抗真菌特性生及其在酸奶保鲜中的应用. 李红娟,刘鹭,张书文,孔凡丕,孙卓,吕加平. 2011

[13]两株自选乳酸菌的益生特性. 林晓姿,梁璋成,何志刚,李维新,任香芸. 2012

[14]植物蛋白发酵乳酸菌对模拟胃肠道环境的耐受性研究. 刘芸,曹宜,刘波,刘丹莹,陈倩倩. 2013

[15]豆腐乳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与发酵特性研究. 刘芸,刘波,刘欣,阮传清,曹宜. 2019

[16]鲜龙眼果肉的干酪乳杆菌发酵特性的研究. 龚小洁,余元善,徐玉娟,吴继军,肖更生,陈卫东. 2015

[17]基于响应曲面法的干酪乳杆菌产酸性能研究. 刘成江,李开雄,吴宏,郭安民,吴洪斌,王俊钢,武冬梅. 2010

[18]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Lactobacillus casei subsp.casei SY_(13)对衰老模型小鼠的抗氧化作用. 张书文,吕加平,孟和毕力格,刘鹭,胡鲜宝. 2010

[19]抗真菌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特性. 李红娟,刘鹭,张书文,孙卓,孔凡丕,吕加平. 2011

[20]清真发酵牛肉香肠生产工艺的研究. 刘成江,李开雄.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