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翅熊蜂雄性蜂下唇腺分泌物特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霁瑶

作者: 刘霁瑶;黄家兴;安建东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熊蜂;下唇腺分泌物;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期刊名称: 中国蜂业

ISSN: 0412-4367

年卷期: 2021 年 72 卷 004 期

页码: 59-62

摘要: 雄性蜂头部下唇腺分泌物在蜂王和雄性蜂交尾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究雄性蜂下唇腺分泌物组成特性,本研究以青藏高原地区特有物种长翅熊蜂Bombus longipennis雄性蜂为材料,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气相色谱技术对其下唇腺分泌物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长翅熊蜂雄性蜂下唇腺分泌物挥发性成分共28种,其中3,7,11-三甲基-6,10-十二碳二烯-1-醇为其主要成分,相对含量为38.45%.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究熊蜂交尾行为的化学通讯机制奠定了基础,也为利用下唇腺分泌物进行熊蜂物种鉴定提供了依据.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微波干燥对芝麻品质特性的影响. 张丽霞,张勋,宋国辉,王静博,黄纪念,赵福利. 2016

[2]冷冻干燥温度对荠菜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张丽,刘腾飞,薛妍君,杨代凤,董明辉,汝骅,郁志芳. 2015

[3]0℃气调包装对鲟鱼籽酱Huso dauricus *Acipenser schrenckii挥发性成分的影响及分析. 周婷,何丹,黄卉,郝淑贤,李来好,魏涯,岑剑伟. 2016

[4]响应曲面法优化HS-SPME-GC-MS测定天然牧草中挥发性成分工艺研究. 李宇宇,格根图,特日格乐,孙林,郝俊峰,降晓伟,贾玉山. 2020

[5]不同萃取头对鸭梨花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马卫华,李立新,申晋山,武文卿,宋怀磊,张旭凤,李捷. 2020

[6]HS-SPME-GC-MS法分析卵孢小奥德蘑子实体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及营养成分分析. 徐宁,陆欢,冯立国,黄晓辉. 2020

[7]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新疆和田玫瑰花的挥发性成分. 钱宗耀,李静,王成. 2013

[8]澳洲坚果焙烤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特征分析. 静玮,苏子鹏,林丽静. 2016

[9]无花果及其果酒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邓星星,江英,马越,赵晓燕,张超. 2016

[10]云南不同地区烘焙咖啡豆挥发性成分的HS-SPME/GC-MS分析. 张丰,董文江,王凯丽,谷风林,熊善柏. 2015

[11]基于HS-SPME-GC-MS法分析春生田头菇子实体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 陆欢,徐宁,刘建辉,王小艳,夏义良. 2021

[12]罗非鱼酶解液酵母发酵脱腥工艺及其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李亚会,周伟,李积华,龚霄,曹玉坡,陆旭丽. 2021

[13]GC-MS鉴别保活流通过程中虾夷扇贝气味特征变化. 傅润泽,沈建,王锡昌,刘俊荣,樊文,徐文其. 2016

[14]SPME/GC-MS分析荔枝汁中的挥发性化合物. 徐玉娟,肖更生,廖森泰,温靖,吴继军,潘思轶,郝菊芳,张义. 2008

[15]烘焙速度对兴隆咖啡豆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于菲,董文江,胡荣锁,龙宇宙,陈治华,蒋快乐. 2021

[16]海杧果根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李海燕,王茂媛,王建荣,晏晓霞,邓必王,王祝年. 2010

[17]底播虾夷扇贝活品流通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对比分析. 傅润泽,沈建,王锡昌. 2015

[18]杏鲍菇及其预煮液挥发性成分分析. 刘璐,乔宇,廖李,高虹,史德芳,范秀芝,薛淑静,李露,段秀辉,程薇. 2015

[19]0℃气调包装对鲟鱼籽酱(Huso dauricus×Acipenser schrenckii)挥发性成分的影响及分析. 周婷,何丹,黄卉,郝淑贤,李来好,魏涯,岑剑伟. 2016

[20]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麒麟菜中的挥发性成分. 杨少玲,杨贤庆,陈胜军,邓建朝,郝淑贤,王锦旭,戚勃.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