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幼荚子叶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肖文言

作者: 肖文言;王连铮

作者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大豆;培养基;原生质体培养;植株再生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1994 年 20 卷 06 期

页码: 665-669+76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文研究了13个栽培大豆(Glvcine max L.)品种原生质体培养的再生能力。从大豆幼荚子叶酶解游离原生质体,用Gellan Gum进行珠状包埋,悬浮在含2,4-D 0.1-0.2mg/L,BA0.5-1.0mg/L的改良MS液体培养基中,原生质体培养3天后开始第一次分裂,以后持续分裂。供试基因型间的10天植板率差异显著,变幅为33-67%。30天内形成大量的细胞团,各供试基因型50-60天内都能形成1-2mm大小的愈伤组织。把这种小愈伤组织转到含2,4-D 0.3mg/L,BA0.5mg/L的MSB固体培养基上,促使其进一步生长。再转入附加NAA 5.0mg/L,BA0.5mg/L,KT0.5mg/L和3%蔗糖的MSB分化培养基上,在黄色脆硬的瘤状愈伤组织表面可分化出胚状体,胚状体在含NAA 1.0mg/L和KT0.5mg/L的MSB培养基上可发育成再生植株。供试品种泗豆11号和铁丰8号都已得到再生植株。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小麦原生质体培养——高频率的细胞团形成和植株再生. 王海波,李向辉,孙勇如,陈炬,朱祯,方仁,王培. 1989

[2]旱稻原生质体培养和植株再生的研究. 鲁雪华,刘中柱,林永烈,林大添,丁舒敏. 1994

[3]甘蔗原生质体的植株再生. 廖兆周,陈明周,廖巧霞,颜秋生,张雪琴. 1994

[4]大麦原生质体再生绿色植株. 颜秋生,张雪琴,施建表,李浚明. 1990

[5]甘蓝型油菜子叶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孙慧慧,闫晓红,叶永忠,魏文辉. 2010

[6]红豆草下胚轴悬浮细胞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 赵桂兰. 1990

[7]从棉花胚性细胞原生质体培养获得植株再生. 陈志贤,李淑君,岳建雄,焦改丽,刘少翔,佘建明,吴敬音,王海波. 1989

[8]甘蓝型油菜原生质体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研究. 周邗扬,佘建明,陆维忠,吴鹤鸣. 1991

[9]玉米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 杨剑波,吴家道,程岩,郑乐娅,黄忠祥,刘祖林. 1992

[10]结球白菜下胚轴原生质体培养及其体细胞胚植株再生. 赵泓,秦帆. 2006

[11]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原生质体培养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 佘建明,吴敬音,周邗扬,王海波,陈志贤,李淑君,岳建雄. 1989

[12]黄瓜子叶原生质体培养获得体细胞胚胎发生和再生植株. 贾士荣,傅幼英,林云. 1985

[13]原生质体技术与观赏植物育种. 王蔚林,张秀海,黄丛林,王永勤,吴忠义. 2007

[14]紫花苜蓿原生质体培养与植株再生. 舒文华,耿华珠,孙勇如. 1994

[15]籼稻绿芽悬浮细胞原生质体再生成株. 杨长登,赵成章,戚秀芳. 1993

[16]结球甘蓝下胚轴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体系的优化研究. 李贵,李必元,王五宏,岳智臣,钟新民,侯喜林. 2012

[17]不结球白菜子叶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 侯喜林,曹寿椿,佘建明,蔡小宁,陆维忠. 2000

[18]玉米自交系高频率再生因素研究. 王景雪,孙毅,胡晶晶,崔贵梅. 2004

[19]木薯初生体细胞胚发生及植株再生的影响因素. 申乃坤,王溪森,黄志民,黎贞崇,周兴. 2010

[20]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研究进展. 赵大芹,潘业勤,陶莲,张朝君.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