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砂姜黑土的固碳效应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玮

作者: 李玮;孔令聪;张存岭;姜涛;陈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有机碳活性;固碳效应;施肥模式;砂姜黑土

期刊名称: 土壤学报

ISSN: 0564-3929

年卷期: 2015 年 52 卷 04 期

页码: 943-94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安徽淮北32 a的定位试验为平台,运用土壤等质量方法对土壤耕层的固碳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较不施肥和单施化肥,施用有机肥显著降低了表层土壤容重。长期施用有机肥和单施化肥均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含量有显著作用,但以高量有机肥和化肥配施的效果最明显。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以有机肥和化肥配施的效果显著,而长期单施化肥降低了土壤碳库管理指数,表明化肥长期施用下土壤肥力下降。0~20 cm土层的有机碳储量有机肥化肥配施的最高,其次为单施有机肥、单施化肥,不施肥最低。有机肥有助于提高土壤质量,且有机肥和化学氮肥分别以高于N262.5 kg hm-2 a-1配施的效果最佳。

分类号: S147.2

  • 相关文献

[1]不同施肥模式对砂姜黑土团聚体特征及有机碳的影响. 李玮,陈欢,曹承富,乔玉强,杜世州,赵竹,张存岭,郑良勇. 2019

[2]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黑土有机碳的固存效应. 郝小雨,马星竹,周宝库,李一丹. 2016

[3]不同施肥模式对砂姜黑土微生物群落丰度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朱敏,郭志彬,曹承富,郭熙盛,杨剑波. 2014

[4]生物炭与秸秆添加对砂姜黑土团聚体组成和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侯晓娜,李慧,朱刘兵,韩燕来,唐政,李忠芳,谭金芳,张水清. 2015

[5]长期不同施肥下我国农田土壤固碳与增产协同效应. 徐明岗,张文菊,张会民,段英华,丛日环. 2012

[6]施肥对潮土肥际微域微生物数量分布的影响. 喻田甜,彭思利,朱劲,宝德俊,袁玲. 2014

[7]不同施肥模式对豫中植烟土壤理化性状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阎小毛,闫伸,李彦平,郭芳阳,曹小涛,孙永军. 2015

[8]不同施肥模式对草莓连作土壤性质及草莓生长的影响. 陈义群,董元华,王辉,霍恒志. 2013

[9]复色紫薇优化施肥模式研究. 王昊,刘博,蔡卫佳. 2018

[10]不同施肥模式下土壤-玉米中重金属累积规律及安全性分析. 曹铁华,梁烜赫,高洪军,彭畅,张秀芝,徐晨,陈宝玉,朱平. 2015

[11]不同施肥模式对蔬菜生长、氮肥利用及模拟土柱氮素淋失的影响. 黄东风,王果,李卫华,邱孝煊. 2009

[12]吉林省不同类型土壤玉米施肥效应研究. 谢佳贵,王立春,尹彩侠,侯云鹏,张国辉,于雷. 2008

[13]吉林中部玉米高产施肥模式研究. 边秀芝,郭金瑞,阎孝贡,刘剑钊,任军. 2008

[14]玉米缓控释肥不同施用模式比较试验. 侯青光,卢亚妮,陆文娟,韦贵剑,李伏生. 2016

[15]适雨灌溉下不同施肥模式对机插稻稻田水环境及产量的影响. 晏军,吴启侠,朱建强,张露萍. 2020

[16]春播马铃薯地膜覆盖施肥模式及最佳配方的研究. 郑光辉,李令伟,孟晓英,刘星华,曲善功,李志杰. 2009

[17]不同施肥模式对茶园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毛迎新,黄丹娟,王红娟,谭荣荣,陈勋,王友平. 2019

[18]不同施肥模式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李阳,赵锋,韩晓丽,林晋军,汪本福,张枝盛,陈少愚,董俊杰,程建平. 2017

[19]不同施肥模式下春玉米养分吸收利用和土壤养分平衡研究. 张磊,王立春,孔丽丽,杨建,谢佳贵,侯云鹏. 2017

[20]福建花生氮磷钾推荐施肥与有机肥替代化肥潜力研究. 李娟,张立成,张华,章明清,姚宝全.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