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重组自交家系群体动态株高及其相对生长速率与产量的关系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黄中文

作者: 黄中文;王伟;徐新娟;文自翔;李海朝;李金英;卢为国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动态株高;相对生长速率;产量;相关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11 年 37 卷 03 期

页码: 559-56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提高产量潜力始终是大豆育种的重要目标,研究产量相关性状是解析产量重要途径之一。大豆株高影响产量,但存在不确定性。本研究利用一套包含212个家系的大豆重组自交家系(RIL),于2008—2009年连续2年测定各家系动态株高,并计算相对生长速率,研究与产量的关系,以期为大豆产量改良中对株高的选择提供参考信息。试验结果表明:(1)产量和株高变幅分别为1000~5000kghm-2和38~103cm,说明样本有较大代表性。(2)出苗后20d的株高即与产量具极显著正相关,随生长进程,相关系数逐渐增大,至株高生长停止达到最大。株高生长速率前期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后期与产量具负相关,说明后期过快增加株高不利于产量。(3)在试验范围内,株高与产量呈负指数回归关系,随株高增加,产量逐渐增加,当株高为80cm时,随株高增加,产量的增加逐渐缓慢。发现株高的变异在70~90cm之间时,均能获得4000kghm-2产量。本文还简要讨论了重组自交家系用于表型分析的优势,以及在大豆产量育种中如何对株高进行选择。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大豆不同杂交世代蛋白质含量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 王新风,马巍,富健. 2013

[2]大豆抗食心虫性的遗传方式及其相关性研究概述. 闫日红,杨振宇,王曙明,董岭超,范旭红,陈健. 2011

[3]大豆C_4途径与光系统Ⅱ光化学功能的相互关系. 李卫华,卢庆陶,郝乃斌,戈巧英,张其德,蒋高明,杜维广,匡廷云. 2000

[4]大豆品种间豆腐加工特性的变异及其与贮存蛋白各组分含量的关系. 周新安,盖钧镒,马育华. 1992

[5]大豆高脂肪组合初世代脂肪含量相关性研究Ⅰ——F_2代高脂肪组合脂肪含量相关性研究. 孟凡钢,富健,王新风,于志晶,马巍,彭辉,李华英. 2007

[6]大豆种子贮存蛋白组成及其相关分析. 周新安,盖钧镒,马育华. 1992

[7]熟期与品质性状对东北大豆发芽率影响的研究. 范旭红,孟凡凡,郑宇宏,张云峰,孙星邈,王明亮,王曙明. 2015

[8]大豆籽粒脂肪酸含量的遗传相关研究. 张志永. 1991

[9]大豆高蛋白育种的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的研究 Ⅱ 大豆杂交F_2、F_3和F_4代蛋白质含量与其它性状的相关性. 邱丽娟,王金陵,孟庆喜. 1991

[10]大豆籽粒氨基酸组分的相关分析. 胡润芳,林积秀,张玉梅,滕振勇,林国强. 2013

[11]大豆抗旱种质的鉴定及其与根系的关系. 闫春娟,王文斌,董钻,王家宏,宋书宏,杜强,刘丙臣,石小翠. 2011

[12]茎瘤芥(榨菜)产量生境敏感性的初步研究. 刘义华,周光凡,范永红,彭福英,李娟,张建红. 2005

[13]红麻品种浙红3号产量稳定性及其经济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俞琦英,阮关海,李祖士,许小江. 1998

[14]三种饲用灌木形态特征指标与单株产量回归分析. 梁应林,李仲佰,王鹏,赵明坤. 2014

[15]高粱沈1347纯系的性状表现及其与产量间的关系. 关欣,马云祥,黄瑞冬,吕香玲. 2001

[16]河南省玉米地方品种主要产量性状间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王利锋,曹言勇,唐保军,刘华伟,李会勇. 2011

[17]岳优9113的产量构成因素与高产栽培技术. 蒋建为,纪雄辉,张胜,彭运祥. 2008

[18]小麦主要性状与产量的通径和灰色关联度分析. 陈剑锋,陈登耀,张秋英. 2011

[19]晒烟主要早熟性状与产量的遗传分析. 董清山. 2000

[20]水稻产量与株型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李强,王敬国,安光日,张明,邹德堂,崔成焕,王凤义,韩龙植.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