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香粳大米的风味特征和品质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马佳佳

作者: 马佳佳;乔中英;黄桂丽;孙灵湘;隋思瑶;王毓宁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苏香粳大米;挥发性物质;风味

期刊名称: 中国粮油学报

ISSN: 1003-0174

年卷期: 2022 年 37 卷 005 期

页码: 166-17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明确苏香粳大米的风味特征和适口性,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型电子鼻(MOS E-nose)技术研究不同品种、生态区、干燥方式下大米的风味差异,对其挥发性物质进行比较分析,评价苏香粳大米的挥发性风味特征,并对大米的外观品质和食用品质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DA)的总贡献率分别为99.08%和96.69%,通过整体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可有效区分粳稻品种、不同生态区与干燥方式;GC-IMS共检测出61种物质,能定性的47种,其中苏香粳100大米的酯类和2-乙酰基吡咯啉含量较高,香味突出,产地环境改变和低温烘干可以提升挥发性物质含量尤其是香气物质.苏香粳大米蛋白质含量、精白度和明亮度、硬度、胶黏性和咀嚼性均高于同一成熟期的早香粳1号和南粳46大米品种,不同产地环境大米外观品质和蒸煮特性存在显著差异,低温烘干方式可提升大米的适口性指标.因子分析提取出2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74.4%,第一主成分对应的主要贡献品质指标是硬度、咀嚼性、胶黏性,第二主成分对应的主要贡献品质指标是L值、a值、b值、蛋白质含量.本研究为苏香粳系列大米推广应用、不同生态区优质栽培以及干燥方式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分类号: S377

  • 相关文献

[1]大米及其衍生食品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 梁奕,庄海宁,冯涛,姚凌云. 2021

[2]烹饪方式对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脂质及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王善宇,赵玲,孙慧慧,刘淇,曹荣,薛勇. 2023

[3]热加工方式对雪花梨汤品质的影响. 杨壮,赵江丽,滑竺青,易岸威,王永霞,关军锋. 2024

[4]甜玉米馒头的营养特性及风味物质的研究. 王慧洁,白岩,张国治,张康逸. 2021

[5]5类久安古树红茶的挥发性成分测定. 杨春,周雪,郭燕,胡伊然,周顺珍,郑文佳. 2016

[6]一株酵母菌的鉴定及其挥发性物质防病测定. 黄蓉,黄盼,黄瑞荣,李国庆. 2015

[7]不同架式栽培的玫瑰香葡萄成熟期挥发性物质的变化. 赵新节,孙玉霞,刘波,王晓,束怀瑞. 2005

[8]微波干燥对野生荠菜品质和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张丽,薛妍君,邓金花,刘臣,俞莉,汝骅,董明辉,郁志芳. 2015

[9]两种货架温度下葡萄品质分析. 颜廷才,邵丹,张鹏,周斌,李江阔. 2016

[10]GC-MS结合电子鼻分析1-MCP处理对线椒低温贮藏期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潘冰燕,鲁晓翔,张鹏,李江阔,陈绍慧. 2016

[11]疏果方式对“赤霞珠”葡萄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刘品何,刘胜,秦伟帅,张家荣,赵新节. 2014

[12]麦麸及其挥发性物质对二点委夜蛾幼虫的引诱作用. 李哲,刘廷辉,陶晡,马卓,何运转. 2014

[13]不同养殖模式罗非鱼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郝淑贤,叶鸽,李来好,黄卉,魏涯,杨贤庆,林婉玲,袁晓敏. 2016

[14]禾谷加工、蒸煮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研究进展. 张义茹,刘龙龙,李红英,韩渊怀. 2016

[15]1-MCP对葡萄货架期间品质及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颜廷才,邵丹,李江阔,张鹏,陈绍慧. 2015

[16]贮藏微环境气体调控对蓝莓冷藏期果实品质及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李天元,张鹏,李江阔,孙浩. 2016

[17]不同物流方式对芒果货架期间生理品质及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王云舒,颜廷才,史学群,徐祥彬,张鹏,李江阔. 2016

[18]3种紫苏属植物鲜叶的挥发性物质的异质性分析. 林霞,陈峥,朱育菁,李慧敏,邓文琼,刘波. 2020

[19]基于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的不同花色紫薇的挥发性物质检测. 林霞,陈峥,刘波,朱育菁,李慧敏. 2018

[20]1-MCP对硬肉型葡萄货架期间品质及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张鹏,邵丹,李江阔,颜廷才.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