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光谱角算法的小麦产量监测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吕银亮

作者: 吕银亮;李少昆;王克如;肖春华;陈兵;王方永;谢瑞芝;高世菊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光谱角;产量

期刊名称: 新疆农业科学

ISSN: 1001-4330

年卷期: 2011 年 48 卷 01 期

页码: 1-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基于小麦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近地面高光谱数据和收获实测产量数据,利用改进的光谱角算法进行冬小麦产量估测。【方法】选择2个小麦品种,设置4个氮素水平处理,根据氮素营养对小麦冠层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谱影响较大的特点,构建监测小麦冠层氮素营养的光谱角算法。【结果】氮素营养对小麦产量差具有比产量更明显的差别,不同小麦品种在不同生育时期和氮素水平下光谱角变化有明显的差异,小麦生育前期的光谱角变化较小,生育后期光谱角增加,末期光谱角降低,不同氮素水平之间表现出N0-2>N0-3>N0-1。光谱角与小麦产量呈明显的二次线性关系,拟和方程决定系数为0.784 4,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利用光谱角进行小麦产量监测是可行的。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基于冠层光谱角算法的小麦氮素营养监测. 肖春华,吕银亮,刁万英,李少昆,王克如,陈兵,王琼. 2015

[2]基于高光谱影像的高寒牧区土地覆盖分类与草地生物量监测模型. 方金,梁天刚,吕志邦,冯琦胜,何咏琪. 2013

[3]用高分一号数据提取玉米面积及精度分析. 郭燕,武喜红,程永政,王来刚,刘婷. 2015

[4]不同施氮条件下镇麦168籽粒产量与构成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蔡金华,陈爱大,李东升,曲朝喜,温明星. 2014

[5]矮秆大穗型小麦品系产量潜力及主要性状的研究. 董建力,任贤,许兴,惠红霞. 2000

[6]保水剂对保护性耕作小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郭乐音,路战远,张德健,张向前,程玉臣. 2015

[7]不同土壤添加剂对太湖流域小麦产量及氮磷养分流失的影响. 潘复燕,薛利红,卢萍,董元华,马资厚,杨林章. 2015

[8]全膜覆土穴播及配方施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宋雄儒,李旭东. 2014

[9]水肥耦合对小麦玉米带田产量效应及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杨蕊菊,柴守玺,马忠明,车宗贤,包兴国,张久东. 2011

[10]不同水分条件下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和可溶性糖含量. 马明生,樊廷录,王淑英,李尚中,赵刚. 2010

[11]栽培技术优化对冬小麦根系垂直分布及活性的调控. 李华伟,司纪升,徐月,李升东,吴建军,王法宏. 2015

[12]锌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李强. 2004

[13]浅析秸秆还田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郝国芹. 2017

[14]不同菌渣肥施用量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聂胜委,李向东,张玉亭,张巧萍,张水清,黄绍敏,康源春,王二耀. 2015

[15]紫花苜蓿——小麦轮作对小麦产量与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马伦兰,马培杰,苏生. 2017

[16]定位水氮组合对冀5265小麦叶片硝酸还原酶、可溶性蛋白及产量的影响. 郭丽,贾秀领,张凤路,马瑞昆,姚艳荣,张丽华. 2010

[17]小麦-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的节水增产效应. 武继承,杨永辉,潘晓莹,丁晋利,韩伟锋,何方. 2017

[18]播期对弱春性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郭春强,廖平安,罗鹏,葛昌斌,沈向磊,曹燕燕,李亚. 2013

[19]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不同掺混比例对郑麦366产量的研究. 孙克刚,金修哲,和爱玲,李丙奇. 2009

[20]不同生育时期追施氮肥与补灌结合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郑惠玲,武继承,潘晓莹,李学军,韩伟锋.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