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条件下不同促腐菌对水稻秸秆腐解及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姚云柯
作者: 姚云柯;周卫;孙建光;梁国庆;刘光荣;孙刚;袁福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秸秆促腐菌剂;秸秆还田;秸秆腐解;养分释放;胞外酶活性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20 年 011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田间环境的复杂性影响促腐菌种的实际促腐效果.研究3个经鉴定的促腐菌种在田间条件下提高秸秆腐解相关酶活性的效果,并比较其和商品菌剂的效果,为秸秆促腐菌剂研发及秸秆高效还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田间试验采用秸秆包网袋填埋法,在江西省上高县双季稻种植区晚稻季节进行,设置水稻秸秆接种假单胞菌、芽孢杆菌、青霉、商品菌剂以及不施菌剂(对照) 5个处理,分别于秸秆包填埋于土壤后第7、14、28、56、84天取秸秆样品,测定秸秆剩余量、养分含量及胞外酶活性,并计算秸秆腐解率.[结果]1)不论是否添加促腐菌剂,秸秆的腐解均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趋势.添加假单胞菌处理秸秆腐解率以及C、N、P释放率在0~84天始终显著高于对照,最终分别提高5.6%、9.09%、11.66%和7.87%;添加青霉处理秸秆腐解率(第14天除外)和氮释放率在0~84天也显著高于对照,最终分别提高5.2%和7.46%;添加商品菌剂处理秸秆腐解率仅在第14天显著高于对照;而添加芽孢杆菌处理秸秆腐解率始终与对照无显著差异.2)腐解时间是影响胞外酶活性的最重要因素,添加菌剂也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秸秆腐解胞外酶活性.胞外酶中,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是影响秸秆腐解和养分释放的重要变量,其次是β-纤维二糖苷酶和磷酸酶.添加假单胞菌处理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β-葡萄糖苷酶(第14天除外)以及磷酸酶的酶活性在0~84天内显著高于对照,添加青霉、芽孢杆菌以及商品菌剂处理相关胞外酶活性表现并不稳定,添加青霉处理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仅在0~14天显著高于对照.3)添加菌剂处理水稻产量较对照提高1.87%~9.92%,施假单胞菌处理增产最为显著.[结论]胞外酶中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与秸秆腐解和养分释放关系最为密切.青霉仅在秸秆腐解的前14天显著提高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芽孢杆菌剂对胞外酶活性的提升效果不稳定,因此,其在田间条件下促进秸秆腐解、养分释放的效果也不稳定,最终没有增产效果.假单胞菌剂可在0~84天腐解周期内显著提高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β-葡萄糖苷酶(第14天除外)活性,因而在田间条件下,假单胞菌剂可以有效促进秸秆腐解和养分释放,提高晚稻产量.
分类号: S141.4
- 相关文献
[1]耐低温复合菌剂HT20对冀东稻区秸秆腐解及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的影响. 孙建平,赵子婧,戴相林,路垚,何宗均,刘雅辉. 2022
[2]施氮对还田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土壤肥力与玉米产量的影响. 李荣,勉有明,侯贤清,李培富,王西娜. 2023
[3]稻麦秸秆全量还田的产量与环境效应及其调控. 王德建,常志州,王灿,张刚,张斯梅. 2015
[4]紫色土丘陵区秸秆还田的腐解特征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陈尚洪,朱钟麟,吴婕,刘定辉,王昌全. 2006
[5]土壤水分对玉米秸秆还田腐解率、土壤肥力及小麦籽粒蛋白质产量的影响. 张素瑜,杨习文,李向东,杨明达,王和洲,贺德先. 2019
[6]秸秆腐解规律和养分释放特征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刘方明,高玉山,孙云云,窦金刚,侯中华,刘慧涛,王立春. 2018
[7]油菜秸秆还田养分释放率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何川,杨勤,蒲全波,陈岩,杨云,王鹏,金容,郑祖平,夏清清. 2020
[8]小龙虾扰动下水稻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和表面结构变化特征. 彭成林,徐大兵,周勇,佀国涵,赵书军,刘威,周剑雄. 2024
[9]3种腐熟剂促进玉米秸秆快速腐解特征. 匡恩俊,迟凤琴,宿庆瑞,张久明,高中超,朱宝国. 2014
[10]油菜秸秆还田培肥土壤的效应及对后作水稻产量的影响. 周永进,吴文革,许有尊,陈刚,徐汝民,张丽娟. 2015
[11]还田作物秸秆腐解及其养分释放特征概述. 张经廷,张丽华,吕丽华,董志强,姚艳荣,金欣欣,姚海坡,贾秀领. 2018
[12]秸秆促腐菌剂对稻麦轮作土壤养分变化特征的影响. 樊海丹,吕卫光,褚向乾,白娜玲,郑宪清,李双喜,张娟琴,张海韵,张月,王全华,张翰林. 2023
[13]竹荪液体培养产胞外酶活性的研究. 赵金凤,刘朝贵,朱国胜,须建. 2013
[14]一株金龟子绿僵菌对茶尺蠖的致病力和胞外酶活性. 陈峰,王长方,王俊,陈文乐,胡进锋,吴玮,姚锦爱. 2021
[15]精养池塘水中胞外酶动态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苟青,陶玲,李晓莉,宋超峰,彭亮,代梨梨,李谷. 2018
[16]栽培灵芝生长周期内物质的变化规律及其机制研究. 余梦瑶,魏巍,许晓燕,江南,郑林用,杨志荣,罗霞. 2014
[17]海洋浮游细菌在东海赤潮高发区的分布与活性. 王新,李志江,郑天凌. 2010
[18]质粒介导的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理化特性与毒力差异. 李京泽,于永翔,刘定远,王春元,王印庚,杨新月,张正. 2024
[19]基质诱导培养蜡蚧轮枝菌蓟马防控菌株的胞外酶活性及毒力变化. 黄鹏,余德亿,林勇文,姚锦爱. 2016
[20]不同肥力潮土的酶活计量比特征及其与微生物量的关系. 张露,张水清,任科宇,李俊杰,段英华,徐明岗.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禾本科作物联合固氮研究进展
作者:艾超;赵远征;张俪予;张美玲;黄抒语;王诗雨;周卫
关键词:禾本科作物;生物固氮;固氮菌;秸秆分解;合成菌群
-
新阶段植物营养学的研究重点
作者:周卫;艾超;易可可
关键词:植物营养;养分高效;营养遗传;养分循环;高效施肥;新型肥料
-
洞庭湖区典型稻田玉米水稻轮作下土壤-作物系统对施氮措施的响应
作者:房康睿;龙世平;彭斯文;陈山;廖育林;徐新朋;赵士诚;仇少君;何萍;周卫
关键词:玉米水稻轮作;产量;施肥措施;土壤类型;氮肥利用效率;土壤碳氮
-
普通烟草HSP20基因家族成员鉴定及表达分析
作者:赵泽玉;杜甫;李子玮;王琰琰;王荣浩;施友志;孙晋浩;田震;赵清海;管恩森;孙刚;王大海;王朔;李志远
关键词:烟草;NtHSP20;进化分析;抗逆胁迫;表达分析
-
再生稻种植对土壤肥力和有机碳化学结构的影响
作者:熊丽;邵彩虹;张文学;Marios Drosos;周小华;刘圣孝;刘增兵;孙刚;王少先
关键词:稻作模式;再生稻;土壤肥力;土壤有机碳;核磁共振
-
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水稻智能化推荐施肥方法研究
作者:徐新朋;丁文成;何萍;周卫
关键词:水稻养分专家系统;QUEFTS模型;水稻种植类型;产量反应;农学效率;养分利用率
-
蔬菜优质高产生产要素集成技术及应用进展
作者:王广印;马新立;梁鸣早;张淑香;孙建光;刘立新;王天喜;吕周锋;郭卫丽;陈碧华
关键词:连作障碍;生产要素;有机碳;有益微生物;天然矿物质;有机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