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胚轴的离体诱导与植株再生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严玫

作者: 严玫;黄冰艳;苗利娟;易明林;李文静;高伟;董文召;张新友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胚轴;诱导;丛生芽;花生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15 年 31 卷 21 期

页码: 149-156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选择不同基因型的花生品种为外植体供体,以初步建立适应河南花生品种的高效再生体系。以5天苗龄的花生无菌胚轴为外植体,将供试的4个花生品种分别接种于4种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上:MS+6-BA 5 mg/L+NAA 1 mg/L,MS+TDZ 0.6 mg/L+NAA 0.4 mg/L,MS+TDZ 1 mg/L+6-BA 1 mg/L+NAA0.5 mg/L,MS+TDZ 1 mg/L+6-BA 2 mg/L+NAA 0.5 mg/L。在25℃±1℃、2000 lx、16 h/d光照条件下培养约30天左右,上胚轴和下胚轴均分化出愈伤组织和丛生芽点。结果发现,上胚轴的丛生芽诱导率远高于下胚轴,最高达到67%,平均每个外植体产生4.5个丛生芽,最高的可分化出30多个;上胚轴在培养基MS+6-BA 5 mg/L+NAA 1 mg/L和MS+TDZ 1 mg/L+6-BA 1 mg/L+NAA 0.5 mg/L的丛生芽分化较好,该研究为花生组织的离体培养和外植体遗传转化提供有效途径。

分类号: S565.2

  • 相关文献

[1]花生高效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徐平丽,张传坤,单雷. 2006

[2]花生胚轴丛生芽的诱导和植株再生. 徐平丽,单雷,王传堂,柳展基,李广存,路艳辉. 1999

[3]花生幼叶丛生芽的诱导和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李艳,李少雄,周桂元,洪彦斌,林坤耀,梁炫强. 2006

[4]牛尾菜丛生芽诱导及再生体系研究. 蒙平,张向军,潘颖南,陈少珍,黄素梅,唐军. 2010

[5]蝴蝶兰丛生芽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黄丹,陈和明,吕复兵. 2017

[6]农杆菌介导抗虫CpTI基因的花生遗传转化及转基因植株的再生. 徐平丽,单雷,柳展基,王芳,张斌,毕玉平,张传坤. 2003

[7]花生种子不同部位诱导愈伤和丛生芽的条件初探. 温世杰,郑燕华,刘海燕,罗虹. 2011

[8]TDZ在花生离体扩繁中的应用研究. 张月婷,桂大萍,叶小文,雷永,廖伯寿. 2011

[9]以农杆菌为介导花生遗传转化研究. 单世华 ,李春娟 ,刘思衡 ,官德义 ,林俊芳 ,庄伟建. 2003

[10]花生再生体系的建立. 张斌,范仲学,柳絮,秦岭,李长生,毕玉平. 2006

[11]花生体细胞胚诱导及植株再生研究. 唐秀梅,熊发前,钟瑞春,韩柱强,贺梁琼,李忠,唐荣华. 2012

[12]桃胚轴再生研究进展. 万春雁,糜林,韩明玉,赵彩平,李金凤,霍恒志,陈雪平. 2011

[13]不同含水量的豌豆种子萌发时物质动员及代谢研究. 杨红,王锁民. 2002

[14]'中黄1号'茶树胚轴再生体系的建立. 陈雨露,谢恩俊,田维丽,岑露,陈正武,赵懿琛,李岩. 2021

[15]TDZ和BA对诱导大豆胚轴植株再生的影响. 张晓娟,方小平,罗丽霞,周新安,许泽永. 2000

[16]雪柑、酸柚遗传转化研究初探. 黄镜浩,张凌媛,林雄杰,王贤达,范国成. 2019

[17]播种深度对高粱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高海燕,程庆军,田承华,高鹏,张俊珍,郭睿,乔婧,张福耀. 2014

[18]紫花苜蓿胚轴愈伤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 舒文华,耿华珠,闫伦兴,许玉庆. 1993

[19]长根茎高粱种质资源的筛选. 常玉卉,吴静,粱俊杰,赵威军,张伟,张福耀. 2017

[20]柑桔实生苗大量增殖研究. 陈力耕. 199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