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牛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体系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冯贤辀

作者: 冯贤辀;陈辉;贾永宏;刘松奇;温飞;郭松茂;韩帅琪;胡建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秦川牛;皮肤组织;成纤维细胞;组织块培养法;酶消化法

期刊名称: 生物学杂志

ISSN: 2095-1736

年卷期: 2024 年 41 卷 002 期

页码: 110-11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建立秦川牛体细胞分离培养体系,分别选用组织块培养法、胰酶-胶原酶消化法和胶原酶-胰酶消化法提取秦川牛耳缘成纤维细胞.结果表明:组织块培养法获取成纤维细胞所需周期长,组织块贴壁 17 d后可获得原代成纤维细胞,而双酶消化法在原代细胞贴壁至9 d时便可进行传代纯化培养;与双酶消化法Ⅱ相比,双酶消化法I获得的原代成纤维细胞浓度 1.24×106/mL显著高于双酶消化法Ⅱ(0.9×106/mL)(P<0.05);传代培养 5 d后,细胞汇合度达到 80%,取第三代成纤维细胞进行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鉴定,成纤维细胞纯度达到 95%以上;纯化后的成纤维细胞培养至第 3 天,开始进入对数生长期,第 8 天时增殖速度下降进入平台期.因此,双酶消化法I(0.25%胰酶处理 30 min,再用 1%胶原酶处理 60 min)为分离培养秦川牛耳缘成纤维细胞的最佳方法.

分类号: S823

  • 相关文献

[1]不同品种梅花鹿成纤维细胞系分离培养与保种库的建立. 刘昕,韩志强,张淑莹,赵伟刚,么乃全,李健明,赵全民,杜锐,徐超. 2024

[2]绵羊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胡馨予,姚逸安,俞可心,胡情情,姜俊芳,蒋永清,石国庆,万鹏程,代蓉,管峰. 2022

[3]中国美利奴羊羊毛弯曲相关microRNA的筛选. 于丽娟,张艳花,拉扎特·艾尼瓦尔,徐新明,玛尔孜娅·亚森,狄江. 2021

[4]皮肤组织脱碘酶活性与山羊绒毛生长关系的研究. 岳春旺,杜立新,张微,贾志海,朱晓萍. 2007

[5]不同毛色ASIP基因编辑中国美利奴细毛羊皮肤组织中黑色素分布及ASIP蛋白的表达定位. 邓雅迪,张雪梅,王旭光. 2024

[6]鲁西黄牛皮肤成纤维细胞分离与培养的研究. 孙秀柱,李青旺,戴蕴平,程金华,龚国春,万荣,朱化彬. 2004

[7]利用SMART技术构建新吉细毛羊皮肤组织全长cDNA文库. 吴茜,田可川,刘武军,张艳花,吴伟伟. 2010

[8]角蛋白26基因在超细型和细型细毛羊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 田月珍,狄江,吴伟伟,田可川,黄锡霞,徐新明,哈尼克孜·吐拉甫,付雪峰,张艳花,马依拉·吐尔逊,艾买提·买买提. 2012

[9]基于干细胞的器官再生研究模型-鹿茸. 褚文辉,王大涛,鲁晓萍,李春义. 2013

[10]秦川牛ANGPTL3基因g.-38T>C和g.509A>G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生长和胴体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李亚星,成功,赵云博,王申元,吴凯峰,成立新,刘剑锋,周欢敏,李光鹏,昝林森,佟彬. 2020

[11]黄牛起源和分类的研究现状及有待解决的问题. 于汝梁. 2000

[12]我国秦川牛等四品种黄牛屠宰试验报告. 蒋洪茂,徐丽君,史利民,曹明元,欧阳虹. 1993

[13]鲁西牛和秦川牛体尺性状与胴体性状间典型相关分析. 张猛,李姣,袁峥嵘,贺建宁,高雪,高会江,陈金宝,李俊雅,许尚忠. 2010

[14]品种选择对肉牛经济生产的影响(下). 王栋,朱化彬,郝海生,杜卫华,赵学明,王风勤,王锡军. 2010

[15]三种哺乳动物朊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张杰,刘永生,陈豪泰,姜海霞,路伟,朱小玲,谢庆阁. 2006

[16]秦川牛FABP4、FASN和TCAP基因多态性位点与生长和胴体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迟志娇,澈力木格,成功,苏雅,成立新,刘剑锋,曹贵方,包斯琴,昝林森,佟彬. 2022

[17]中国西门塔尔牛新品种选育引智技术示范推广. 高雪,许尚忠,李俊雅,张路培,高会江. 2013

[18]秦川牛血液蛋白多态性与繁殖性状关系的研究. 辛亚平,高雪,郭亚宁,王惠生,马云,许尚忠,张英汉,昝林森,任红艳,陈金宝. 2006

[19]秦川牛mtDNA全基因组遗传多样性与母系起源研究. 白萌萌,马卫东,成海建,黄永震,雷初朝. 2024

[20]维生素A诱导成纤维细胞内视黄酸受体γ基因的表达变化研究. 张冬杰,刘娣.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