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鲈形目淡水鱼肌肉脂肪酸及磷脂组成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韩迎雪

作者: 韩迎雪;林婉玲;杨少玲;李来好;黄卉;杨贤庆;王锦旭;吴燕燕;翟红蕾;郝淑贤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淡水鱼类;鲈形目;脂肪酸;磷脂

期刊名称: 南方水产科学

ISSN: 2095-0780

年卷期: 2019 年 01 期

页码: 85-9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研究鲈形目淡水鱼在不同科和种间脂肪酸及磷脂组成的差异,该研究以高体革?(Scortum barcoo)、赤鲈(Perca fluviatilis)、梭鲈(Lucioperca lucioperca)、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和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为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HPLC-ELSD)对以上5种鱼肌肉中的脂肪酸与磷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种淡水鱼肌肉中共检测出21种脂肪酸,共有的脂肪酸有8种,分别为C_(14:0),C_(16:0),C_(18:0),C_(16:1),C_(18:1),C_(18:2),C_(20:5)和C_(22: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丰富,PUFA含量除高体革?为26.81%之外,其他均大于35%。5种淡水鱼肌肉中共检出6种磷脂,分别为磷脂酰乙醇胺(PE)、鞘磷脂(SM)、磷脂酰肌醇(PI)、溶血磷脂酰胆碱(LPC)、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胆碱(PC)。5种鱼肌肉磷脂中PC含量最高,占据磷脂总量的45.84%~62.55%,PE和PI次之,PS和SM含量相对较少,仅占总磷脂的2.19%~5.27%和2.06%~3.65%。

分类号: S917.4

  • 相关文献

[1]5种淡水鱼鱼糜凝胶基本特性研究. 刘芳芳,林婉玲,韩迎雪,李来好,李春生,杨贤庆,周文果. 2021

[2]柞蚕蛹油中的脂类物质组成分析. 石威,庞道睿,邹宇晓,穆利霞,晏石娟,黄文洁,王卫飞,廖森泰. 2019

[3]大豆油脚裂解制取脂肪酸的研究. 赵贵兴. 2001

[4]抗旱与不抗旱大豆叶线粒体膜脂脂肪酸和磷脂组成比较. 尹田夫,宋英淑,刘丽君,王以芝,鲍风,许文瑞. 1990

[5]蜂王幼虫脂类活性物质的组成分析. 徐响,高彦祥. 2013

[6]谷物磷脂及其与谷物品质的关系研究进展. 颜韶兵,童川,包劲松. 2018

[7]蓝鳃太阳鱼的引种及驯化试验报告. 胡逸农,刘辉,刘金辉. 1993

[8]蓝鳃太阳鱼生物学特征及其应用前景. 胡逸农. 1991

[9]沙塘鳢的人工繁育技术. 陈浩成,袁永明,张鹏,刘彦娜. 2013

[10]条纹狼鲈生物学. 廖国璋. 1992

[11]月鳢生物学及繁养殖技术. 吴锐全,卢迈新,肖学铮,黄樟翰,谢骏. 1999

[12]淡水鱼类种质资源生态库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曾一本. 1999

[13]海南岛"两江一河"淡水土著鱼类的种类组成与分布现状. 李高俊,顾党恩,蔡杏伟,李芳远,王海桂,余梵冬,申志新. 2020

[14]黄河流域淡水鱼类多样性和保护. 赵亚辉,邢迎春,吕彬彬,周传江,杨文波,赵凯. 2020

[15]长丰链夏花高效培育技术. 张星朗. 2012

[16]广东省内陆江河鱼类多样性. 夏雨果,陈蔚涛,李新辉,朱书礼,李捷,李跃飞. 2024

[17]西藏亚东鲑鱼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赵竹明,刘长琳,李杰,热旦,多吉欧珠. 2022

[18]国外淡水鱼类增养殖进展. 贾敬德. 1991

[19]淡水鱼类功能多样性及其研究方法. 帅方敏,李新辉,陈方灿,李跃飞,杨计平,李捷,武智. 2017

[20]珠江三角洲4种淡水养殖鱼类重金属的残留及食用风险评价. 谢文平,朱新平,马丽莎,郑光明,刘书贵.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