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玉米杂交种吉星油199的选育及利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凤任

作者: 李凤任;孙发明;陶占山;焦仁海;郭海鳌;郑怀东;金明华;陶国山;才卓;王绍萍;苏义臣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高油玉米;吉星油199;品种选育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03 年 11 卷 03 期

页码: 57-59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中晚熟高油玉米杂交种吉星油199(四油199)是由吉农公司北方农作物优良品种开发中心于1997年以外引GY246高油系作母本,以外引系C8605-2为父本杂交育成。该品种生育日数127d(国家区试结果),需要≥10℃活动积温2650℃·d。种子拱土能力强,早春易抓苗。在国家东华北特用区试、生试中,表现出高产、稳产、优质、抗病、穗大、穗匀、子粒深厚、百粒重高、耐旱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粗脂肪含量9.4%(高油一等)。适宜在河北东北部(春播)、山西南部、内蒙古通辽地区、吉林中东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种植。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运高油1号玉米新品种选育技术与栽培措施. 王安乐,陈朝辉,孙振刚,薛建兵,魏国英. 2004

[2]部分高油玉米自交系产量性状配合力分析. 马延华,金益,孙德全,李绥艳,林红,潘丽艳. 2009

[3]密度对高油玉米HE-2灌浆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达龙珠. 2011

[4]高油玉米在猪和家禽中氨基酸消化率和能量利用率的研究. 宋国隆,李德发,朴香淑,季方,邢建军,杨文军. 2004

[5]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品质的对比研究. 王鹏文,王国琴. 2000

[6]密度对高油玉米群体生理特性的影响. 柳延涛,李鲁华,陈树宾,王友德,郭斌,王婷,段震宇,刘涛,张世华. 2006

[7]丙酸和丙酸菌添加对高油玉米秸秆青贮发酵品质以及瘤胃发酵参数影响的研究. 董晓玲,孟庆翔. 2007

[8]玉米子粒含油量的遗传分析. 王玉杰,林秀云. 1997

[9]C型不育玉米品种授高油花粉后的子粒品质变化. 范弘伟,宋同明,张林. 2004

[10]绿洲农区高油玉米发展潜力的分析. 陈树宾,高振江,李鲁华. 2006

[11]高油玉米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李洪,李育才,邢宝龙. 2007

[12]不同氮水平对高油玉米吉油—号籽粒产量及其营养品质的影响. 黄绍文,孙桂芳,金继运,何萍,王秀芳,张国刚,谢佳贵,张宽. 2004

[13]发展高油玉米是促进吉林省玉米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刘向辉,才卓,李淑华,荆绍凌,刘平会. 2001

[14]高油玉米带棒青贮饲喂奶牛对奶产量的影响. 许志斌,王永宏,沈强云,陶卫星,马玉平. 2007

[15]高油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的初步筛选. 李齐霞,李中青,祁丽婷,孙万荣,王爱平,王召菊. 2011

[16]早熟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的发育比较及遗传分析. 魏国才. 2004

[17]不同氮水平对高油玉米吉油一号籽粒产量及其营养品质的影响. 黄绍文,孙桂芳,金继运,何萍,王秀芳,张国刚,谢佳贵,张宽. 2004

[18]高油玉米遗传育种研究现状及展望. 韩静,鲁守平,郭庆法,孟昭东,汪黎明. 2008

[19]部分高油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的初步鉴定. 马延华,金益,孙德全,李绥艳,林红,潘丽艳. 2007

[20]高油玉米产业化开发在云南省的发展前景. 杨克昌,王云美,高祥扩,赵自仙,孔建华,孙家荣,白文睿.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