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钻喙兰原球茎的形态建成和快速繁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文慧婷

作者: 文慧婷;张翠玲

作者机构: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

关键词: 钻喙兰;原球茎;快速繁殖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2008 年 36 卷 34 期

页码: 153-15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为海南钻喙兰的组培快繁提供依据。[方法]以钻喙兰种子作外植体,研究了不同诱导培养基、增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在钻喙兰组培快繁中的效果。[结果]诱导类原球茎体以MS附加6-BA1.0 mg/L+NAA0.1 mg/L的激素配比较好,分化时间短。增殖培养基为MS+6-BA0~3.0 mg/L+NAA0~0.2 mg/L,以MS+6-BA3.0 mg/L+NAA0.1 mg/L效果最好,平均增殖系数为3~8,把生长健壮并具有2~3片真叶的单个小芽,转接到生根培养基1/2 MS+NAA1.0 mg/L上,经60 d培养,即可获得生长健壮的完整植株。钻喙兰试管苗的移栽基质以粗椰糠∶河沙=1∶1的比例混合较好,湿度80%~90%,移栽成活率达90%以上。[结论]海南钻喙兰种子在温度(25±2)℃,光照强度1 500~2 000lx,光照时间12 h/d的条件下,最适诱导培养基为MS+6-BA1.0 mg/L+NAA0.1 mg/L;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6-BA3.0 mg/L+NAA0.1 mg/L,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1.0 mg/L。

分类号: S682.31

  • 相关文献

[1]大花蕙兰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 朱根发,蒋明殿. 2004

[2]大花蕙兰组培快繁与生根培养的研究. 韩学颖,徐艇,周际,李晓晨. 2007

[3]大花蕙兰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程麦风. 2005

[4]槽舌兰与钻喙兰属间杂交新品种'小白马'. 陈和明,吕复兵,肖文芳,李佐. 2023

[5]秋水仙素诱导黑喉石斛多倍体研究. 王爱华,吴青青,杨澜,许红娟,陈之林. 2017

[6]云南独蒜兰原球茎诱导与增殖的研究. 黄永会,朱国胜,毛堂芬,刘作易,杨友联. 2009

[7]文心兰原球茎增殖培养的研究. 尤海波. 2011

[8]亚美万代兰与多花兰种子发芽过程的扫描电镜观察. 鲁雪华,林汉章. 1991

[9]环草石斛种子萌发培养的研究. 毛秀华,金家兴,刘作易,毛堂芬. 2004

[10]大花蕙兰无菌播种技术试验. 姚丽娟,陈义增,徐晓薇,林绍生,陈中林,曾爱平. 2006

[11]蝴蝶兰原球茎增殖分化影响因子探讨. 姚丽娟,徐晓薇,林绍生,游聚斌,陈中林. 2004

[12]大花蕙兰原球茎增殖分化影响因素研究. 姚丽娟,徐晓薇,陈义增,林绍生. 2008

[13]GC-MS法比较分析铁皮石斛原球茎和花的挥发性成分. 邹晖,王伟英,戴艺民,林江波. 2019

[14]金线莲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杨成行,李晓婷,袁建振,马清. 2018

[15]霍山石斛离体培养条件优化. 林榕燕,叶秀仙,钟淮钦,黄敏玲,林兵. 2018

[16]独蒜兰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优化. 张丽娜,桂阳,王沁,罗安阔,毛伟胜,朱国胜. 2017

[17]蝴蝶兰快速经济有效繁殖技术的研究(英文). 王敬文,明凤,叶鸣明,董玉光,梁斌,陈龙英,沈大棱. 2004

[18]福建铁皮石斛的组培快繁体系的研究. 蔡宣梅. 2020

[19]文心兰的茎尖原球茎诱导与植株再生. 张超,詹园凤,王广东,郭维明. 2009

[20]蝴蝶兰种子胚组织培养优化技术研究. 黄冬华,谢启鑫,李宝光,宋小民,陶秀花.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