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野生茶树表型性状和生化组分多样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春

作者: 杨春;郭灿;乔大河;郭燕;梁思慧;李燕;陈正武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三都;野生茶树;遗传多样性指数;可可碱;表型性状;生化组分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23 年 008 期

页码: 111-11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三都野生茶树资源,以16份三都野生茶树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茶树的重要生化组分,并于春季和秋季对表型性状开展观测,结合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三都野生茶树资源变异程度和多样性水平。结果表明,20个描述性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在0~35.68%之间,平均值为9.94%,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1.095之间,平均值为0.257;9个数量性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在0~32.60%之间,平均值为12.68%,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1.927之间,平均值为1.077。17个生化性状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分别为0~400.0%和0~1.927,平均值分别为65.28%和1.320。三都野生茶树资源表型鉴定性状表现为子房3室、无毛、顶芽有毛。生化特征表现为高茶多酚、高C、高可可碱和低游离氨基酸、无茶氨酸、低儿茶素总量、低EGCG、低或无咖啡碱。三都野生茶树资源表型性状和生化组分较统一,资源内部变异小,C和可可碱为优势特征组分。结合表型和生化特征,推测三都野生茶树资源可能为榕江茶的变种。

分类号: S571.1

  • 相关文献

[1]粤北普通野生稻表型多样性研究. 刘维,陈芬,陈雨,潘大建,范芝兰,陈建酉,李晨. 2010

[2]‘南昆山毛叶茶’野生资源调查及其性状研究. 吴华玲,秦丹丹,方开星,倪尔冬,王青,潘晨东,李波,江彪,李红建. 2024

[3]可可茶及其优势化学成分的健康功效研究进展. 吴文亮,童彤,胡瑶,周浩,银霞,张曙光. 2021

[4]'南昆山毛叶茶'野生资源调查及其性状研究. 吴华玲,秦丹丹,方开星,倪尔冬,王青,潘晨东,李波,江彪,李红建. 2024

[5]冠突散囊菌与茶叶生物碱共培养液态发酵体系的构建及特性. 郑红发,赵熙,钟妮,余鹏辉,黄建安,刘仲华. 2018

[6]利用光谱反射率估算叶片生化组分和籽粒品质指标研究. 王纪华,黄文江,赵春江,杨敏华,王之杰. 2003

[7]烤烟成熟鲜烟叶生化组分高光谱估算方法筛选. 李佛琳,赵春江,刘良云,王纪华,曹卫星. 2006

[8]碳源和氮源加富对脆江蓠生长及生化组分的影响. 隋海东,毛玉泽,郭晓亮,沈淑芳,方建光. 2015

[9]充气培养对半叶马尾藻生长﹑营养盐吸收和生化组成的影响. 韩婷婷,付贵权,齐占会,廖秀丽,黄洪辉. 2015

[10]茶树育种品质早期化学鉴定——Ⅱ.鲜叶的主要生化组分与绿茶品质的关系. 杨亚军. 1991

[11]茶树育种品质早期化学鉴定——Ⅰ.鲜叶的主要生化组分与红茶品质的关系. 杨亚军. 1990

[12]13个梅州特色客家茶树新品系的生物学性状调查及主要生化组分研究. 吴华玲,陈栋,李家贤,乔小燕,黄华林,何玉媚,关美玲. 2011

[13]罗坑野生红茶感官审评及其生化组分研究. 姜晓辉,吴华玲,陈栋,乔小燕. 2014

[14]江苏省甜瓜新品种主要形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及相关性分析. 闫洪朗,王康,何林池,魏小云,任海建,吴俊平,朱镇杰. 2018

[15]甘肃省近年来育成冬小麦品种农艺性状的区域表现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张雪婷,杨文雄,曹东. 2016

[16]232份花生种质资源荚果和籽仁相关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严鑫,姚四龙,卢选康,陶宇,刘娜,唐康,罗梓楠,曾宁波,李林,刘登望. 2024

[17]马铃薯杂交后代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李雅萍,王舰,王芳. 2023

[18]大豆新品种黑农84品质性状的环境稳定性分析. 王婉,刘鑫磊,孙君明,栾晓燕,邱丽娟. 2024

[19]艾叶中挥发油综合评价与分析. 许兰杰,安素妨,余永亮,杨青,梁慧珍. 2023

[20]甘肃省近年来育成冬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张雪婷,杨文雄,王世红,袁俊秀,柳娜,曹东.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