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1年我国南方稻区白叶枯病菌的毒力与遗传多样性调查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田传玉

作者: 田传玉;方妍力;沈晴;王宏杰;陈析丰;郭威;赵开军;王春连;纪志远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白叶枯病;抗病基因;fale;菌株毒力;水稻

期刊名称: 植物学报

ISSN: 1674-3466

年卷期: 2023 年 58 卷 005 期

页码: 743-74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种植抗病品种一直是防控水稻白叶枯病(bacterial blight,BB)最有效的措施.近年来,白叶枯病在我国多地呈现"老病新发"态势.为查明近期白叶枯病成灾的原因,2019-2021年间,在南方8省(海南、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湖南、浙江和江苏)病害重发生田块采集叶片,分离获得野生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通过对主效毒性因子基因型tale(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s)进行Southern杂交检测,将新分离的97株Xoo菌株划分为10个基因型,其中基因型V是优势种群代表.选取各基因型的代表菌株,剪叶接种携带主要抗病基因(R gene)的水稻(Oryza sativa)品种,毒力测试结果显示,Xa3和Xa4等传统抗病基因对田间大部分菌株已经丧失抗性,Xa7和Xa23等优异抗病基因对白叶枯病仍具有广谱抗性.研究结果表明,近期"老病新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水稻新品种选育过程中忽视了优异抗白叶枯病基因资源的引入,挖掘与利用优异抗病基因资源仍是防控白叶枯病最理想的途径.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CecropinB与Xa21基因共表达提高转基因水稻白叶枯病抗性. 于彦春,张光恒,郭龙彪,曾大力,赵艳,胡兴明,黄大年,钱前. 2006

[2]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水稻抗白叶枯病研究中的应用. 周国强,严成其,杨勇,余初浪,王栩鸣,陈剑平. 2010

[3]野生稻基因导入系W6023对白叶枯菌的抗谱及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张明伟,徐飞飞,郝巍,王春连,赵开军. 2017

[4]云南水稻品种冬糯的白叶枯病抗性基因定位研究——Ⅰ.抗病基因的初级三体分析定位. 林兴华,余功新,张端品,谢岳峰,陈勇. 1992

[5]来源于疣粒野生稻的白叶枯病新抗源的鉴定. 宁茜,张维林,黄佳男,阎轶峰,严成其,杨玲. 2014

[6]广西水稻白叶枯病有效抗病基因和抗性亲本的筛选(英文). 高利军,王忠文,邓国富,岑贞陆,颜群,张晋,高汉亮. 2011

[7]广西水稻白叶枯病有效抗病基因和抗性亲本的筛选. 高利军,邓国富,岑贞陆,颜群,张晋,王忠文,高汉亮. 2011

[8]白僵菌菌株毒力与Pr1蛋白酶活性相关性研究. 田志来,朱晓敏,李启云,高月波,温嘉伟,赵宇. 2012

[9]21个稻瘟菌株毒力与42个水稻品种抗瘟性的系统聚类分析. 江林,黎娟华,林湛松,彭明. 2011

[10]水稻9311及其突变体响应白叶枯病菌的活性氧变化. 王涛,胡海涛,张小明,王长春,张维林,严成其,杨玲. 2014

[11]安仁基点水稻新品种抗白叶枯病研究进展. 李友荣,魏子生. 2010

[12]湖南省地方稻种资源多抗性评价. 侯小华,魏子生,周祖铭. 2000

[13]白叶枯病不同菌株的致病力研究. 李友荣,郑后涛,王延春,程富波,王晖珍. 2004

[14]分子标记辅助选择Xa23基因在选育抗白叶枯病水稻新品系中的应用. 刘艳,王逸超,樊继伟,卢白关,秦德荣,曹文磊,王萍,徐大勇. 2011

[15]湖南省农科院安仁基点研究工作的成效. 李友荣,魏子生. 2007

[16]水稻抗稻瘟病和抗白叶枯病基因聚合品系抗性分析. 肖友伦,孟秋成,肖国樱. 2012

[17]水稻骨干亲本BG90-2在扬稻系列培育中的作用及对白叶枯病抗性. 李育红,戴正元,李爱宏,陈夕军,王宝和,赵步洪,刘广青,潘学彪,张洪熙. 2011

[18]植物促生细菌主秀导水稻对白叶枯病抗性的初步研究. 杨海莲,王云山. 1999

[19]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MAS)技术改良水稻恢复系粤恢826. 刘维,何秀英,廖耀平,程永盛,卢东柏,陆展华,陈钊明,陈粤汉. 2017

[20]7种杀菌剂对水稻白叶枯病防效评价. 冯爱卿,陈深,汪聪颖,陈凯玲,封金奇,杨健源,曾列先,朱小源.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