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玉米‖春大豆/夏大豆”群体产量、效益及其种间竞争力的评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汤复跃

作者: 汤复跃;韦清源;陈文杰;郭小红;梁江;陈渊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广西;玉米/大豆;种植模式;农艺性状;产量;效益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19 年 07 期

页码: 1518-152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以近年来广西发展的一年三熟"春玉米‖春大豆/夏大豆"间套作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揭示其增产、增效机理及玉米、大豆种间作用关系,为更好的利用推广该模式的间套作优势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土地当量比(LER)、种间竞争力(A)、产量、经济效益等不同量化指标对广西"春玉米‖春大豆/夏大豆"(A1)、"春玉米/夏大豆"(A2)2种间套作模式和"春玉米—夏大豆"(A3)、"春大豆—夏大豆"(A4)2种一年两熟轮作种植模式进行评定,以探讨A1种植模式产量、经济效益及种间竞争力变化。【结果】相较于各作物单作,一年三熟"春玉米‖春大豆/夏大豆"间套作模式下,春大豆、春玉米植株变高,产量降低;夏大豆百粒重增加,产量增加;LER=2.49>0,Ams1>0,Ams2<0,全年粮食总产量、经济效益高于A2、A3和A4,施肥量最少,生态效益最好,表现出明显的间套作优势。【结论】"春玉米‖春大豆/夏大豆"间套作模式,可同时满足粮食增产、经济效益增长等多目标的要求,可在广西推广应用。

分类号: S565.1`S513

  • 相关文献

[1]稻田不同种植模式水稻氮肥施用效应的研究. 刘建,魏亚凤,徐少安. 2005

[2]不同种植模式棉花产量、种植效益与氮素利用率比较分析. 杨长琴,张国伟,王晓婧,刘瑞显,倪万潮. 2021

[3]河北低平原区早熟玉米-谷子种植模式的耗水量与产量研究. 李爱国,李和平,宋聪敏,李积铭,张玉兰,宋庆荣. 2015

[4]不同机械种植模式对甘蔗产量及效益影响. 梁阗,罗亚伟,游建华,高轶静,何为中,谭宏伟,周柳强,刘丽敏,刘红坚,李涛. 2023

[5]广西春大豆与玉米不同间作模式效益分析. 梁江,汤复跃,韦清源,郭小红,陈渊. 2017

[6]缓释N肥对一年三熟"玉米-大豆"间套作体系农艺性状、产量及效益影响. 汤复跃,韦清源,陈文杰,郭小红,梁江,陈渊. 2020

[7]喀什地区不同种植模式对机采棉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蒋从军,王为然,林涛,沙红,刘志清,王亮,郑子漂. 2020

[8]不同株型玉米适宜种植模式的研究. 范大泳,石志斯,马全姿,秦义勇. 2014

[9]不同带宽行比对玉米/大豆带状间套作群体产量和氮素效率的影响. 李银水,黄翔,罗金华,吕典,金晶,李必钦,秦璐,顾炽明,余常兵. 2024

[10]玉米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同异分析. 陈灿. 2016

[11]13个小豆新品系在广西地区的引种试验. 罗高玲,李经成,蔡庆生. 2016

[12]种植密度对甜糯玉米新品种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王玉浩,蒙云飞,贺囡囡,韦桂旺,韦爱娟,王珊,冯云敢. 2025

[13]荷兰豆/乌塌菜—豇豆—青花菜高效种植模式. 袁春新,黄耀如,陆银,姜永平,王建华. 2012

[14]“元胡/西瓜—晚稻”种植模式效益及技术. 曹开金,赵军华,吕学高,楼肖成,朱正梅,陈刚. 2012

[15]棉豆间作种植模式优势与配套栽培技术. 关故章,张宁波. 2003

[16]蒙城试验区菜套玉米—菜种植模式的效益及栽培技术. 张祥明. 2001

[17]四川紫色丘陵农区坡耕地饲草种植模式及效益. 张鸿,罗春燕,黄晶晶,付登伟,冯文强,林超文,张新全. 2010

[18]广西绿肥发展现状及种植模式. 胡钧铭,蒙炎成,何铁光,苏天明,唐红琴,张野,韦彩会,李婷婷,王瑾,俞月凤,何永群. 2015

[19]广西蚕桑产业优势分析——基于单位面积桑园效益. 王晓芬,张友洪,刘彬斌,胡春梅,蒲军,刘俊凤. 2012

[20]不同种植模式对棉花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桑晓慧,陈伟,赵云雷,赵佩,龚海燕,王红梅.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