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包埋处理对东方百合鳞片再生小鳞茎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伟东
作者: 王伟东;胡新颖;白一光;周俐宏;李雪艳;杨迎东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西伯利亚;鳞片繁殖;消毒药剂;激素处理;基质配方
期刊名称: 辽宁农业科学
ISSN: 1002-1728
年卷期: 2022 年 004 期
页码: 7-12
摘要: 为完善东方百合繁育技术体系,以'西伯利亚'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消毒药剂、激素处理、基质配方对百合鳞片繁殖的影响,利用隶属函数法对不同处理的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东方百合'西伯利亚'鳞片再生小鳞茎最佳消毒药剂为咪鲜胺锰盐1000 mg/L;最佳外源激素处理为SA200 mg/L;包埋基质为草炭:蛭石:珍珠岩=6:2:1最有利于提高小鳞茎的繁殖系数,基质为椰糠更有利于生成较大规格的鳞茎.
分类号: S682.2+901
- 相关文献
[1]不同激素处理对食用百合鳞片扦插繁殖的影响. 王烨楠,吕晓惠,董飞,齐宇,朱娇,王成鹏,温超,马蕾,石少川. 2022
[2]中俄"两西"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 戴俊生,赖光麟,刘玲,张冠斌,朱建军. 2010
[3]熏烟消毒剂鲁烟Ⅰ号对家蚕病原体的消毒效果试验. 石瑞常,李云芝,刘文光. 2010
[4]不同消毒药剂及激素对桑树冬芽组织培养的影响. 冯蔚,李镇刚,冉瑞法,肖圣燕. 2018
[5]不同消毒药剂及激素对桑树冬芽组织培养的影响. 冯蔚,李镇刚,冉瑞法,肖圣燕. 2018
[6]不同激素对龙牙百合埋片繁殖的影响. 黄益鸿,蒋宏华,皮俊,周小燕. 2006
[7]储藏时间及品种对朱顶红鳞片繁殖的影响. 王贤,卫尊征,熊敏,周涤. 2017
[8]不同包埋密度对百合鳞片籽球繁育的影响. 王伟东,胡新颖,白一光,李雪艳,杨迎东. 2017
[9]环境控制条件下不同因素对笔管榕扦插的影响研究. 郑坚,陈秋夏,黄建,卢翔,叶延岭,杨宁生. 2009
[10]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综合技术研究. 昭日格图,合希格白音,宋荣廷,李志国. 2017
[11]不同处理对瘤毛獐牙菜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 王金燕,马云桐,赵云生,葛玉伟. 2009
[12]大白菜-结球甘蓝易位系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 崔菲菲,孟川,王彦华,赵建军,陈雪平,申书兴,顾爱侠. 2018
[13]不同激素处理对复色紫薇扦插生根效果的影响. 王昊,谭军,刘威,刘博. 2021
[14]8个香草品种育苗前激素处理的正交试验. 何涛,李青峰,潘美山,易春,张力. 2017
[15]以不育系为母本、大颖野生稻为父本的远缘野栽杂交简化技术研究初报. 张淑平. 2000
[16]甜樱桃砧木PcWRKY71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徐丽,谭钺,宗晓娟,吴举彬,魏海蓉. 2023
[17]水温双层控制扦插棚及激素处理提高蒙古栎插穗生根能力研究. 颜廷武,李涛,朱健,陈若楠,冯健. 2023
[18]植物激素及水盐胁迫对橡胶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李苗,郑国保,朱金霞,张源沛. 2017
[19]橡胶树WRKY家族转录因子HbWRKY75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陈晓丽,闫栋,孙丽娜,曾日中,杨礼富. 2016
[20]提高水稻成熟种胚愈伤组织诱导率及再生率的研究. 姚方印,朱常香,刘理梅,周占云,李广贤.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成麦202及配套栽培技术
作者:曾艳娟;焦宏廷;宋新敏;李继军;齐红志;李雪艳;李鸿斐
关键词:小麦;成麦202;特征特性;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
低温纤维素降解细菌Duganella sp.的分离及降解能力解析
作者:陈昭;王敬红;邓常宇;邹世杰;范寒雪;魏丹;孙宇峰;王伟东
关键词:低温;纤维素降解;产酶条件优化
-
不同百合食药用功能指标检测分析
作者:杨迎东;王伟东;张睿琪;冯秀丽;白一光;杨盼盼;周俐宏;李雪艳;胡新颖
关键词:百合;食用;药用;检测;分析
-
不同无土栽培处理对东方百合'Siberia'籽球生长的影响
作者:王伟东;白一光;胡新颖;李雪艳;周俐宏;张睿琪;杨迎东
关键词:东方百合;栽培基质;栽培密度;水溶性肥;种球质量
-
芽孢八叠球菌(Sporosarcina sp.)N2的分离与低温降解木质素的特征解析
作者:徐一鸣;王敬红;徐红敏;邓常宇;范寒雪;邹世杰;Aman Khan;李祥锴;赵洪颜;魏丹;王伟东
关键词:木质素;生物降解;芽孢八叠球菌;低温;酶活性
-
不同栽培深度对食用百合大花卷丹种球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王伟东;张睿琪;白一光;胡新颖;李雪艳;周俐宏;杨迎东
关键词:大花卷丹;栽培深度;增殖系数;种球产量
-
马立克病病毒meq基因缺失毒株HN302Δmeq的构建及致病性分析
作者:张志会;滕蔓;刘金玲;郑鹿平;王伟东;张文凯;张多;李林燕;张卓;柴书军;樊剑鸣;罗俊
关键词:鸡;马立克病病毒;meq基因;CRISPR/Cas9;基因编辑;致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