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稻渔种养系统水稻产量差及影响因素的整合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丁月

作者: 张丁月;张卫峰;曹玉贤;朱建强;郜红建;叶新新;侯俊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稻渔种养;产量差;品种;施肥;种植密度;生育期;饲料养分残留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22 年 50 卷 005 期

页码: 88-9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了揭示稻渔种养系统生产潜力和制定高产高效栽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等2个数据库,分别以稻渔(包括稻虾、稻鱼、稻蟹、稻鳖、稻鳅)、施肥、产量、种植密度、种植方式、rice-fish、rice-crayfish、rice-crab、rice-turtle、rice-loach、yield、variety、seeding density、planting pattern、fertilizer and China等为关键词检索,共收集目标文献108篇.总结稻渔系统水稻的产量潜力和产量差,通过分析品种、施肥量、种植密度、种植方式和饲料氮磷残留对稻渔系统水稻产量的影响,阐明稻渔种养系统水稻产量差的影响因素及缩小产量差的途径.结果表明,当前我国稻渔系统产量潜力较大,稻虾、稻鱼、稻蟹、稻鳖、稻鳅模式水稻高产纪录分别为9.64、9.46、10.47、9.14、9.62 t/hm2,总样本平均产量分别实现了潜力产量的79%、75%、76%、74%、78%,其中水稻品种、种植密度和施肥量是产量差的主要限制因素.稻虾模式氮磷钾最优施肥量分别为86.2、69.2、66.5 kg/hm2,稻鱼模式分别为151.3、45.7、108.0 kg/hm2;杂交稻的稻虾、稻鱼、稻鳖和稻鳅模式水稻产量比常规稻增加3.9%~50.6%;籼稻产量在稻虾、稻鱼、稻鳖和稻鳅模式下比粳稻增加4.6%~25.6%.稻虾、稻鱼、稻蟹和稻鳅系统水稻的适宜种植密度分别为32.2万、30.2万、24.7万、45.1万株/hm2;另外,一定量饲料氮磷残留可提高水稻产量.我国稻虾、稻鱼、稻蟹、稻鳖、稻鳅模式下水稻的增产潜力分别为2.07、2.39、2.50、2.37、2.15 t/hm2.适宜的品种、施肥量、播种密度和饲料氮磷残留量可以缩小产量差,其中品种以籼稻和杂交稻为宜;优化施肥量可以使稻虾和稻鱼模式下水稻分别增产5.5%、5.1%;优化种植密度则使水稻增产4.8%~15.5%.

分类号: S318%S964.2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