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资产变化的相对贡献-以房山区为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鹤潭

作者: 王鹤潭;巩贺;黄玫;张远东;孙玮;顾峰雪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生态资产;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相对贡献

期刊名称: 生态学报

ISSN: 1000-0933

年卷期: 2024 年 008 期

页码: 3213-322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生态资产与人类福祉密切相关,开展生态资产评估并定量区分气候和人类活动对生态资产变化的相对贡献,对于评估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生态补偿、干部离任的自然资产审计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在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方法的基础上,重新定义了标准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并构建了一个能够定量区分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资产变化相对贡献的方法,以北京市房山区为例,分析了2000年至2019年房山区生态资产的变化,以及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资产变化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1)房山区2019年生态资产总价值177.14亿元。森林、草地、农田和湿地的生态资产分别占生态资产总价值的82.33%、11.76%、5.25%和0.095%。(2)房山在2000—2019年期间,生态资产总价值增加了2.275亿元,气候变化使得房山区的生态资产总价值增加了2.689亿元,而土地利用变化使得生态资产总价值减少了0.414亿元。(3)房山区生态资产西高东低,其中霞云岭乡生态资产总价值最高;琉璃河镇的生态资产增加最多,而拱辰街道下降最显著。过去20年是房山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由于气候变化和生态保护与修复使得生态资产增加,抵消了由于建设用地扩张所带来的生态资产损失。

分类号: X321%F301.24

  • 相关文献

[1]全球变化下的生物入侵研究. 万方浩. 2010

[2]小麦/玉米间作优势及地上部与地下部因素的相对贡献. 刘广才,杨祁峰,李隆,孙建好. 2008

[3]大麦/玉米间作优势及地上部和地下部因素的相对贡献研究. 刘广才,李隆,黄高宝,孙建好,郭天文,张福锁. 2005

[4]基于生态资产的内蒙古生态保护效益评估. 邱晓,肖燚,石磊,王慧敏,刘亚红,孙海莲. 2022

[5]西北地区农牧业发展方向的探讨. 孙鸿良. 2003

[6]生态资产核算的关键问题-从关键性概念辨析到级联框架的构建. 姜翠红,高宇,白驹,杜娟,李广泳. 2022

[7]西北草地农业系统建设的现状与希望. 孙鸿良. 2002

[8]中国城市化、农业土地利用强度和空间格局的变化研究——基于东、中、西部县域面板数据. 蒋黎,崔凯. 2014

[9]甘肃省西峰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探讨. 陈全功,徐宗宝. 1992

[10]都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服务价值损益分析——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 唐秀美,潘瑜春,陈百明,张蕾娜. 2012

[11]基于CLUE-S模型的哈尔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格局模拟与展望. 辛蕊. 2019

[12]从游牧到定居——以那曲地区聂荣县尼玛乡为例. 次仁央宗,杨勇,德吉曲珍,方菁,杰布,顿珠,德吉. 2009

[13]从游牧到定居-以那曲地区聂荣县尼玛乡为例. 次仁央宗,杨勇,德吉曲珍,方菁,杰布,顿珠,德吉. 2009

[14]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施毅超,牛高华,赵言文,胡正义,周永红. 2008

[15]基于土地利用的内蒙古牧区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2000-2015). 常虹,翟琇,石磊,刘亚红,谢宇,王洋,孙海莲. 2021

[16]土地利用变化对海南热带土壤球囊霉素的影响. 邓万刚,吴蔚东,林钊沐,祝飞. 2011

[17]北京郊区近13年来水土流失变化监测分析——以房山区为例. 葛忠强,赵春江,鲁绍伟,刘良云,王纪华,潘瑜春. 2006

[18]基于“3S”技术的常熟市土地利用变化与粮食安全分析. 刘春蕾,李秉柏,王志明. 2010

[19]基于CLUE-S模型的崇明县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动态模拟研究. 杨娟,蔡永立,袁涛. 2014

[20]中国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的空间建模分析. 陈佑启,PeterH.Verburg,徐斌.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