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野生枸杞(Lycium barbarum L.)苦味性状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袁海静

作者: 袁海静;袁汉民;刘飞;赵兴增;武小阳;董立国;刘兰英;张维军;何进尚;王晓亮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簇状浆果;杂交亲和性;苦味物质;二氢槲皮素

期刊名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ISSN: 1672-1810

年卷期: 2017 年 05 期

页码: 991-100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植物学分类、常规杂交、PCR-SSR分子标记检测、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UPLC-MS(HRMS)]等方法,围绕宁夏野生苦味枸杞的苦味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野生苦味枸杞花丝、花柱的长度、种子大小和颜色等方面与其他中国枸杞种质资源存在较大差异,其花蕾中的雄蕊花丝、雌蕊花柱呈弓曲状,多数情况下其浆果簇状着生。PCR-SSR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宁夏野生苦味枸杞DNA扩增出了栽培枸杞品种宁杞1、2、3、4、5、7号等所没有的条带;在111~147 bp之间,扩增出了略高于中国枸杞其他种质资源的条带,其分子量高于中国枸杞其他种质资源相应的DNA的分子量,遗传差异明显。以宁杞7号作母本与宁夏野生苦味枸杞杂交,所得到的F_1成熟浆果出现苦味、甜味分离个数比例接近1∶1。宁杞7号作母本与野生半苦味枸杞杂交的F_1浆果苦、甜味的分离个数比例为1∶4。其反交F_1浆果均为苦味。野生苦味枸杞苦味基因可能是杂合的。苦味性状可能受多个显性加性基因控制,并与细胞核、质遗传物质互作有关。而甜味性状可能受隐性基因控制。初步判定,苦味物质是具有二氢槲皮素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

分类号: S567.19

  • 相关文献

[1]二氢槲皮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进展. 王梦雨,万凡,伊宝,张宏福. 2021

[2]宁夏野生苦味枸杞化学成分检测. 袁海静,袁汉民,刘飞,赵兴增,武小阳,张艳,董立国,刘兰英,张维军. 2016

[3]机械挤压对柚子砂囊的损伤特性及苦味物质增加. 陈高辉,林羡,徐玉娟,余元善,吴继军,温靖,肖更生. 2020

[4]柑橘中苦味物质种类及其测定方法概述. 刘伟. 2009

[5]苦荞麦苦味物质与呈色物质的鉴定. 辛力,肖华志,胡小松. 2004

[6]柚果实苦味物质及其分析检测方法概述. 白小鸣,王华,郭莉,全海慧,陈祖谋. 2014

[7]油梨受热变苦原因初步研究. 袁宏球,郑荣珍,叶海辉. 1998

[8]2种果园管理模式下梁平柚果实挥发性物质和苦味物质的变化. 刘翠华,朱世平,徐娟. 2021

[9]高压射流磨系统处理对全果肉赣南脐橙浆理化性质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俞灿杰,吕成良,帅希祥,贺小红,戴涛涛,邓利珍,刘成梅,陈军. 2024

[10]茶树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 2001

[11]茶叶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 2001

[12]短茎萼脊兰种质特性研究. 林绍生,徐晓薇,周青疆,姚丽娟,曾爱平. 2010

[13]不同百合品种杂交亲和性试验. 罗远义,胡小京,崔嵬,石乐娟,许红娟,裴芸,吴青青. 2019

[14]杜鹃花属植物种质创新研究进展. 耿兴敏,宦智群,苏家乐,刘晓青. 2021

[15]重瓣大花萱草杂交亲和性及F1表型性状分析. 张贺蕾,陈芬,马丽,刘博. 2021

[16]3个野生近缘种与不同栽培蕉的杂交亲和性. 李伟明,胡会刚,胡玉林,段雅婕,陈晶晶,谢江辉,王文华. 2021

[17]常绿杜鹃不同杂种群间杂交的可育性分析. 解玮佳,李世峰,瞿素萍,彭绿春,张露,杨秀梅,王继华. 2019

[18]爆杖花和红马银花的杂交亲和性分析. 李鸿彦,李冬梅,宋杰,杨秀梅,彭绿春,李世峰,解玮佳. 2023

[19]栽培种花生(ArachishypogaeaL)不同类型与野生种杂交亲和性的研究. 翁跃进,周蓉. 1986

[20]桑树四倍体杂交亲和性评价及核心种质资源的筛选. 唐翠明,罗国庆,吴福泉,杨琼,肖更生,刘新涛,吴剑安,陈列辉,钟建武,黄炳辉.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