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L-乳酸副干酪乳杆菌对酸菜品质及安全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晓辉
作者: 刘晓辉;李杨;敖静;高晓梅;孙玉禄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副干酪乳杆菌;亚硝酸盐;L-乳酸;品质;安全性
期刊名称: 食品与发酵工业
ISSN: 0253-990X
年卷期: 2020 年 46 卷 017 期
页码: 114-11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提高酸菜的品质,对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发酵的L-乳酸酸菜和传统酸菜在发酵过程中的感官、理化指标和微生物变化规律进行比较,评价副干酪乳杆菌对酸菜品质及安全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与传统酸菜相比,副干酪乳杆菌发酵的L-乳酸酸菜感官品质更优;富含L-乳酸、Vc含量高、亚硝酸盐含量低且没有亚硝酸峰值出现、总酸含量较高;乳酸菌活菌数量更多,霉菌和酵母菌数量少,大肠杆菌未检出.说明接种副干酪乳杆菌可以提高酸菜的品质和安全性.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人工接种副干酪乳杆菌生产L-乳酸酸菜条件的研究. 刘晓辉,陈顺,李杨,敖静,高晓梅,孙玉禄. 2020
[2]自然发酵与人工接种发酵法发酵泡菜的品质比较. 陈大鹏,郑娅,周芸,王晓璇,宋勇强,史立学. 2019
[3]糖基化酰基血红蛋白与甜菜粉对中式香肠品质的影响. 肖朝耿,谭芦兰,朱培培,杨慧娟,谌迪,卢文静,任发政,郭慧媛,葛升源,唐宏刚,陈黎洪. 2019
[4]盐量对渍菜盐渍品质和微生物的影响研究. 刘大群,陈文烜,吴伟杰. 2016
[5]超声雾化微酸性电解水对采后娃娃菜流通及货架品质的影响. 孟敌,焦贺,韩颖,赵安琪,王馨渝,李鹏霞,胡花丽,吴朝霞. 2024
[6]大蒜提取物超氧化物歧化酶对酱腌菜品质影响. 韩晓磊,梁珏钦,杨慧,王龙泉,熊智,吕慧英. 2021
[7]粪肥施用方式对设施栽培蔬菜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赵永富,李玉娥,董红敏,季萍,石岩,徐红兵,吴立人,冯伟明. 2010
[8]益生菌发酵瓯柑汁及主要抗氧化成分研究. 曹雪丹,郭小,陈林星,方修贵,赵凯,李二虎. 2017
[9]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选育抗后酸化的乳酸菌. 周虹瑾,霍向东,赵丹,林青,娄恺,袁华伟. 2021
[10]刺参池塘养殖系统中1株副干酪乳杆菌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李彬,王印庚,廖梅杰,张永刚,荣小军,王锦锦,于永翔,张正,宁鲁光. 2021
[11]响应面-主成分分析法优化副干酪乳杆菌发酵培养基. 刘辉,季海峰,王四新,张董燕,陈美霞. 2023
[12]副干酪乳杆菌RS26培养条件优化. 白长胜,孟维珊,尹珺伊,姚美玲,田秋丰,王欢. 2021
[13]副干酪乳杆菌RS26培养基优化. 白长胜. 2021
[14]腌制鱼类品质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张婷,吴燕燕,李来好,丁丽丽. 2011
[15]白参菌发酵茶品质及安全性研究. 夏丽飞,陈玫,蔡丽,杨盛美,李晓霞,陈林波,仝佳音. 2019
[16]乙烯利对番茄品质影响及安全性分析. 谢汉忠,李君,吴丰魁,庞荣丽,张桂兰. 2012
[17]广东陈香茶质量安全性评价与分析. 王秋霜,陈栋,黄国资. 2011
[18]不同采摘期对枸杞果实性状和品质的影响. 赵晓梅,吴玉鹏,王旭辉,叶凯. 2015
[19]蚕沙的饲用价值及应用现状与开发前景展望. 陈乐乐,黄静,邝哲师,刘吉平,邹宇晓,廖森泰. 2017
[20]陈香茶品质安全性评价与分析. 陈栋,王秋霜,卓敏,黄国资,吴华玲.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江淮地区苜蓿短期连作对后作高丹草生长及土壤微环境的影响
作者:李争艳;徐智明;李岩;李杨
关键词:苜蓿-高丹草轮作;高丹草生长;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环境
-
不同品质青稞种子的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研究
作者:黄海皎;李杨;高小丽;拉巴扎西;田朋佳;尼玛央宗;常子慧;廖文华
关键词:青稞;品质;代谢组学;LC-MS/MS;差异代谢物
-
苯醚甲环唑胁迫下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多样性分析
作者:敖静;李杨;刘晓辉;高晓梅;孙玉禄;宋立群
关键词:农田土壤;苯醚甲环唑;高通量测序;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
基于小孢子培养创制DW871矮秆彩色油菜新种质
作者:杨元雨;张瑞茂;黄莎;李杨;高志宏;王芳;王转转;王敏;赵德刚;宋莉;李超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产胚率;彩色油菜种质;DW871
-
马场马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作者:乔海英;胡念之;王伟霞;刘晓辉;谭成成;张鹏举;李信涛
关键词:马;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马圆线虫;马副蛔虫
-
菌糠-蚯蚓-红托竹荪生态农业循环模式构建技术研究
作者:陈飞;于广峰;韩冰;钟丽娟;柴林山;刘晓辉
关键词:菌糠;蚯蚓;红托竹荪;生态农业;循环模式
-
温度对十斑大瓢虫产卵特性的影响
作者:刘东阳;刘国;黎洁;邓全;马鹏;陈娟;李斌;王勇;江连强;郭仕平;伍兴隆;李杨;蒲德强
关键词:豆蚜;十斑大瓢虫;温度;生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