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剁辣椒中优良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发酵辣椒汁风味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许弯

作者: 许弯;刘伟;胡小琴;胡梓妍;杨丽;张菊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剁辣椒;耐酸乳酸菌;分离鉴定;发酵;挥发性成分

期刊名称: 食品工业科技

ISSN: 1002-0306

年卷期: 2020 年 08 期

页码: 96-10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以湖南自然发酵剁辣椒为研究对象,分离筛选高产酸乳酸菌,利用形态观察和16S rDNA对其进行鉴定。通过生长曲线、耐酸性、耐盐性等生物学特性研究获得优良乳酸菌菌株,对其发酵辣椒汁过程中的乳酸菌数、pH与风味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自然发酵剁辣椒中分离出3株高效产酸菌株BLHN3、EJT2、PDJ1均被鉴定为发酵乳杆菌,其中,PDJ1菌株耐胁迫能力最强;辣椒汁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数呈升高趋势,pH逐渐下降,PDJ1菌株发酵液的pH最低;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检测发酵辣椒汁挥发性成分比较:BLHN3(37种)>PDJ1(34种)>EJT2(28种),其中BLHN3产挥发性成分亚油酸乙酯、乙酸乙酯和辛酸乙酯相对含量最高,PDJ1产特殊呈香物质(E)-2-己烯-1-醇、香叶醇等相对含量最高,赋予辣椒汁果香、清香。BLHN3和PDJ1菌株发酵辣椒汁相对EJT2菌株风味较突出。

分类号: TS201.3

  • 相关文献

[1]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联用质谱法分析"三味"剁辣椒和原料的挥发性成分. 郑井元,郑金玉,刘伟,谭欢,葛可达,黄余年. 2018

[2]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联用质谱法分析“三味”剁辣椒和原料的挥发性成分. 郑井元,郑金玉,刘伟,谭欢,葛可达,黄余年. 2018

[3]不同发酵条件对剁辣椒中有机酸种类及含量的影响. 罗凤莲,夏延斌,文新昱. 2015

[4]多菌种接种发酵生产低盐剁辣椒的工艺优化. 李文青,罗凤莲,曾希珂,卿泉,蒋依琳,罗耀华. 2019

[5]鲊辣椒生香酵母的分离筛选鉴定及其应用研究. 姚红,尹小庆,颜宇鸽,阚建全,武运,戚晨晨,王治国,Sameh AWAD,Amel IBRAHIM,杜木英. 2023

[6]萝卜泡菜母水中乳酸菌分离鉴定与发酵特性比较. 胡此海,杨絮,郭全友,李保国,郑尧,黄海潮,范逸文. 2023

[7]不同品种南瓜发酵特性与品质比较研究. 冉曜琦,李咏富,何扬波,李国林,石彬,罗其琪,穆娇. 2023

[8]香草兰豆荚发酵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洪英华,谷风林,蔡莹莹,徐飞,房一明. 2018

[9]发酵处理对广叶绣球菌挥发性成分及风味的影响. 王宏雨,翁梦婷,孔子浩,张迪. 2024

[10]白酒窖泥中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及发酵特性研究. 王晓力,张茜,王春梅,朱新强,张怀山,汪晓斌,周学辉. 2013

[11]剁辣椒发酵过程中滋味物质的变化. 罗凤莲,夏延斌,欧阳建勋,王燕,夏晓凤. 2013

[12]剁辣椒家常加工对5种农药残留的影响. 李凯龙,陈武瑛,陈同强,张忞,熊志林,王丹,陈昂. 2021

[13]复合乳酸菌剂发酵剁辣椒过程微生物及品质变化研究. 林树花,李正波,王巧梅,刘伟,张菊华,肖诗军. 2024

[14]不同发酵剂对剁辣椒品质的影响. 史婷,高甜甜,刘伟,覃业优,张菊华. 2022

[15]超高压杀菌技术对剁辣椒品质的影响. 林树花,肖诗军,唐琪,王新宇,刘伟,张菊华. 2025

[16]一株鸭坦布苏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刘胜旺,张玥,刘晓丽,李云霞,韩宗玺,邵昱昊,孔宪刚. 2013

[17]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分析芝麻油和芝麻香精的挥发性成分. 秦早,杨冉,高桂园,黄纪念,陈晓岚,屈凌波. 2012

[18]微波干燥对芝麻品质特性的影响. 张丽霞,张勋,宋国辉,王静博,黄纪念,赵福利. 2016

[19]红外干燥对芝麻品质的影响. 张丽霞,张勋,孙佳佳,黄纪念. 2015

[20]焙炒时间对芝麻油风味及芝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赵赛茹,张丽霞,黄纪念,芦鑫,艾志录.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