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释N肥对一年三熟"玉米-大豆"间套作体系农艺性状、产量及效益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汤复跃

作者: 汤复跃;韦清源;陈文杰;郭小红;梁江;陈渊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广西;玉米-大豆;间套作;缓释N肥;产量;效益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2020 年 005 期

页码: 734-74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给一年三熟"春玉米‖春大豆/夏大豆"持续高产高效的生产目标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采用"玉米-大豆"宽窄行种植模式,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大田施肥为对照(CK),缓释N肥一次性施450,300和150 kg·hm-2 3个处理(T1~T3),通过农艺性状、产量和效益等指标对施肥体系进行评定.结果表明:施用缓释N肥,春大豆生育期推迟7 d,春大豆、夏大豆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增加,春玉米株高变矮,行粒数减少;春大豆单产显著提高20.81%~27.67%、春玉米减产0.79%~18.33%、夏大豆单产变化幅度为-1.80%~4.54%、总产量变化幅度为-8.11%~0.81%、总产值提高0.20%~2.10%、经济效益显著提高13.25%~14.15%.随缓释N肥施用量的减少,各作物生育期无变化,春大豆、夏大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增多,春玉米株高、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和千粒重降低;显著降低玉米单产和总产,但提高春大豆、夏大豆产量和综合经济效益.缓释N肥一次性施肥虽然不能使各作物同时增产,但是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提高.T1处理春玉米减产最少,为0.79%,差异不显著,玉米和大豆总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显著增加,该施肥方式可在广西推广应用.

分类号: S513%S565.1

  • 相关文献

[1]广西春大豆与玉米不同间作模式效益分析. 梁江,汤复跃,韦清源,郭小红,陈渊. 2017

[2]“春玉米‖春大豆/夏大豆”群体产量、效益及其种间竞争力的评定. 汤复跃,韦清源,陈文杰,郭小红,梁江,陈渊. 2019

[3]适合间套种高产大豆新品种桂春15号的选育. 陈渊,汤复跃,陈文杰,曾维英,梁江. 2015

[4]广西蚕桑产业优势分析——基于单位面积桑园效益. 王晓芬,张友洪,刘彬斌,胡春梅,蒲军,刘俊凤. 2012

[5]小麦间套作苜蓿对土壤养分及作物养分吸收效率的影响. 李恩慧,王玉慧,杨慎骄,张晓红,吴琼. 2020

[6]高密度下不同间作模式对玉米浙甜糯615产量的影响. 包斐,王桂跃,卢德生,赵福成,谭禾平,韩海亮,苏婷. 2014

[7]氮肥滴灌施肥方式对小麦/玉米/玉米间套作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杨金钰,唐光木,徐万里. 2014

[8]间套作下作物水分高效利用研究的综述. 申正化,梅旭荣,王庆锁,龚道枝. 2007

[9]桑园隔年伐条技术初报. 李开林,杨胜特,胡仕叶,万昌荣,罗朝斌. 2009

[10]种植密度及行距对马铃薯宣薯2号产量与效益的影响. 秦智慧,邓禄军,夏锦慧. 2012

[11]不同配方施肥在遵椒2号上的应用效果. 刘藜,孙锐锋,肖厚军,周瑞荣. 2012

[12]密肥条件对水稻产量及种植效益的影响. 刘建,徐少安. 2004

[13]不同播期对糯玉米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杜月红. 2010

[14]修剪次数和留枝量对树莓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郭长杰. 2016

[15]黔糯768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徐燕,任洪,王竹,吴忠桃. 2012

[16]紫叶红花芭蕉芋宽厢套作玉米增效模式. 罗亚红,周正邦,欧珍贵,龚德勇,钱保霖,张爱玉. 2010

[17]不同耕作方式和移栽密度对黔油22号生产效益的影响. 曾家玉,代文东,喻盛莲. 2014

[18]优化施肥对甘蔗产量糖分及效益的影响. 林时建,邹金松,刘逊忠. 2015

[19]芭蕉芋套作玉米不同模式对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罗亚红,周正邦,欧珍贵,龚德勇,周祥. 2010

[20]施肥对河西绿洲灌区小麦玉米带田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胡新元,马忠明,崔云玲,杨君林.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