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许凤
作者: 许凤;张丽芳;苏艳;蒋亚莲;王丽花;瞿素萍;张艺萍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组织培养;优势;缺点
期刊名称: 山西农业科学
ISSN: 1002-2481
年卷期: 2023 年 51 卷 012 期
页码: 1449-1456
摘要: 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是植物组织培养中的一种新兴技术装备,其基本原理是在无菌条件下将组培苗在培养液中进行周期性浸泡培养以实现快速繁殖.与传统组织培养相比,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改进了液体培养的方式,在这种培养方式下,植物组织与液体培养基紧密接触,可刺激和促进植物组织对营养元素和激素的吸收;间歇及连续振动给液体培养基提供了足够氧气,提高了组培苗的繁殖系数.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主要应用于快繁后期繁殖苗和生根苗的培育,较好地促进了自动化、机械化和商业化的植物组培快繁技术的发展.因此,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成本低、组培苗质量好、繁殖系数高、移栽易成活及适应性较强等特点,已在多种植物组织培养上得到应用.为更好地将该系统应用于植物组织培养,文章概述了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的发展、参数设置、快繁的优势和缺点等方面的进展情况;同时对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技术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研究进行展望.
分类号: Q943.1
- 相关文献
[1]TIBs和传统培养方式培养的甘蔗脱毒苗生理生化指标比较. 吴凯朝,余坤兴,刘俊仙,刘红坚,周珊,淡明,卢曼曼,杨柳. 2013
[2]饲料膨化技术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白兆鹏,刘佰阳,吴琼,孙文志. 2012
[3]利用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进行甘蔗组培快繁的研究. 秦钢,杨丽涛,吴建明,罗瑞鸿,魏源文,李杨瑞. 2011
[4]不同组培方法对香蕉组培苗假植阶段生理特征的影响. 杨柳,韦莉萍,韦弟,李朝生,李小泉,黄素梅,覃柳燕,田丹丹. 2016
[5]露地种植苦瓜搭架方式比较试验. 朱文超,王晓理,吴青青,胡明文,李正丽,来芬. 2015
[6]赤峰地区推行粮豆轮作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贺磊,宋文静. 2016
[7]天津蓟县发展有机果品生产的必要性及优势. 杜兰红,胡忠惠,刘洪章,张志华,王学永. 2011
[8]黔东南地区特色生态农业发展探析. 黎华君,詹瑜,欧国武. 2011
[9]高寒山区食物生产系统的自然资源评价与前景分析——以西藏日喀则市为例. 尼玛扎西,欧珠. 1998
[10]新型温室设施装备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推广利用. 刘曼. 2014
[11]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内部审计职能探析. 宋东红,朱秀霞. 2009
[12]辽宁省果树保护地栽培的现状与建议. 张景娥. 2002
[13]促进闽东茶业“两个转变”的途径. 姚信恩,陈荣冰. 1997
[14]赤峰市打造农畜加工产品品牌战略的优势. 石剑华,韩天龙,石岩,兰向莉. 2015
[15]有机农业在中国的发展优势、现状及对策研究. 陈新娟,朱祝军,徐志豪. 2003
[16]青稞与高原地区的食物保障:优势与作用. 尼玛扎西. 1998
[17]盐城市发展啤酒大麦生产可行性浅析. 陈和,黄如鑫,陈健. 2000
[18]试论淮北地区杂交粳稻的发展. 刘超. 2001
[19]高海拔地区秋季繁殖早熟马铃薯种薯的优势及栽培技术. 邓宽平,雷尊国,李飞. 2010
[20]广东利用甘薯发展燃料乙醇产业的优势分析. 房伯平,莫澎,陈景益,黄慧龙.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生长调节剂对酚红灯笼扦插生根的影响
作者:白艳荣;赵瑞荣;蒋亚莲
关键词:酚红灯笼;乙哚丁酸;萘乙酸;扦插生根
-
不同保鲜剂组合对非洲菊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作者:杨秀梅;张艺萍;赵阿香;王丽花;瞿素萍
关键词: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 Bolus);保鲜剂;鲜切花;采后预处理;保鲜效果
-
TaqMan探针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同步检测兰花中的建兰花叶病毒和齿兰环斑病毒
作者:孙爱青;王丽花;张艺萍;杨秀梅;许凤;苏艳
关键词:建兰花叶病毒;齿兰环斑病毒;TaqMan探针;RT-qPCR;兰花
-
铁炮百合'萨莉'鳞茎各发育时期及不同组织qPCR内参基因筛选和验证
作者:张达;李莲莲;吴学尉;王天喜;刘海英;李缘;王丽花
关键词:铁炮百合杂交系;内参基因;qPCR;geNorm;百合
-
10种杀菌剂对德国鸢尾茎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作者:董文志;许凤;蒋亚莲;杨秀梅;汤东生;张艺萍
关键词:德国鸢尾;茎腐病菌;药剂筛选;室内毒力测定;抑制效果
-
云南曲靖和蒙自万寿菊主栽区有害生物调查与分析
作者:张艺萍;杨慈琳;许凤;钱绍方;张丽芳;王丽花;王继华;汤东生
关键词:万寿菊;病害;虫害;草害;调查
-
基于SCAR分子标记和倍性鉴定兰属花卉的研究
作者:罗富寻;杨小丹;李枝林;和凤美;瞿素萍;李叶芳;王玉英
关键词:兰属花卉;SCAR分子标记;倍性鉴定;亲本选配;大花蕙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