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施肥下红壤地区土壤熟化肥力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于寒青

作者: 于寒青;徐明岗;吕家珑;包耀贤;孙楠;高菊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长期施肥;秸秆还田;生土熟化;综合肥力指数;作物相对产量

期刊名称: 应用生态学报

ISSN: 1001-9332

年卷期: 2010 年 21 卷 07 期

页码: 1772-177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湖南祁阳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的"生土熟化"长期定位试验(1982—2007年)为基础,运用数值化理论综合评价分析了红壤地区3种母质土壤(花岗岩母质土壤、第四纪红壤、紫色砂页岩土壤)在6种熟化措施(不施肥,CK;不施肥+秸秆还田,CKR;施氮磷钾化肥,NPK;施氮磷钾化肥+秸秆还田,NPKR;施有机物稻草,M;施有机物稻草+秸秆还田,MR)下土壤肥力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综合肥力指数(IFI)与作物相对产量显著相关,能较好地反映土壤肥力状况.3种土壤IFI均表现为NPK,NPKR>M,MR>CK,CKR,且均以NPKR处理最高,分别达到了0.77(花岗岩母质土壤)、0.71(第四纪红壤)和0.71(紫色砂页岩土壤),秸秆还田比秸秆不还田处理提高了6.72%~18.83%.3种母质土壤IFI均在熟化7年左右出现一个拐点;IFI的年增加速率表现为:紫色砂页岩土壤(0.016a-1)>第四纪红壤(0.011a-1)>花岗岩母质土壤(0.006a-1).有机无机肥配施和秸秆还田是快速提高南方红壤地区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

分类号: S158.1

  • 相关文献

[1]红壤地区三种母质土壤熟化过程中有机质的变化特征. 于寒青,孙楠,吕家珑,高菊生,徐明岗,王伯仁. 2010

[2]长期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对土壤氮素淋失风险的影响. 盖霞普,刘宏斌,翟丽梅,杨波,任天志,王洪媛,武淑霞,雷秋良. 2018

[3]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有机质、不同形态氮含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刘学彤,郑春莲,曹薇,党红凯,曹彩云,李晓爽,李科江,马俊永. 2021

[4]连续施用化肥及秸秆还田对潮土酶活性、细菌群落和分子生态网络的影响. 马垒,李燕,魏建林,周晓琳,李子双,李国生,吴小宾,刘兆辉,谭德水. 2022

[5]我国农田土壤养分肥力状况及丰缺指标. 黄德明. 1988

[6]国家高粱原原种扩繁基地土壤养分和酶的垂直分布特性. 倪先林,刘天朋,丁国祥,赵甘霖. 2019

[7]有机培肥对连作花生土壤肥力及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 高欣,赵雪淞,赵凤艳,高传俊,冯良山. 2023

[8]连续施用无害化污泥堆肥对沙质潮土肥力的影响. 冀拯宇,周吉祥,郭康莉,刘晓,朱兴娟,姜慧敏,杨俊诚,李桂花,张建峰. 2018

[9]长期氮磷钾配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沈明星,沈新平,吴彤东,姚月明,刘凤军. 2004

[10]黄潮土长期轮作施肥土壤有机质消长规律的研究. 张爱君,张明普. 2002

[11]长期培肥对农田暗棕壤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隋跃宇,焦晓光,魏丹,刘洪家. 2010

[12]长期施肥对黄壤养分及不同形态无机磷的影响. 张邦喜,李渝,张文安,张雅蓉,蒋太明. 2016

[13]长期施肥对黄壤有机碳平衡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张雅蓉,李渝,刘彦伶,张文安,蒋太明. 2016

[14]长期施肥对黄壤性水稻土耕层有机碳平衡特征的影响. 李渝,罗龙皂,何昀昆,张文安,蒋太明. 2014

[15]长期施肥下黄壤旱地玉米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变化特征. 罗龙皂,李渝,张文安,肖厚军,蒋太明. 2013

[16]长期不同施肥结构条件下的土壤植烟效应研究. 张翔,范艺宽,宝德俊,毛家伟,马京民,桂言伟. 2009

[17]长期施肥对黄壤性水稻土磷平衡及农学阈值的影响. 刘彦伶,李渝,张雅蓉,张文安,蒋太明. 2016

[18]长期施肥红壤稻田有机碳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 余喜初,李大明,柳开楼,黄庆海,叶会财,徐小林,陈明,胡惠文. 2013

[19]长期施肥土壤的FDA水解酶活性. 马星竹. 2010

[20]长期施肥下黄壤无机磷组分空间分布特征. 张邦喜,李渝,秦松,李国学,蒋太明.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