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玉米自交系数量性状配合力及聚类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邱正高

作者: 邱正高;祁志云;雷开荣;袁亮;张亚勤;柯剑鸿;吴红;杨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数量性状;配合力;聚类分析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12 年 25 卷 02 期

页码: 379-38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13个不同类型的玉米自交系为材料,按格林芬方法Ⅱ遗传交配设计,分析了数量性状的遗传效应;采用SSR标记对这13个自交系及5个对照自交系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自交系CML162、S181、HN06-10、S147、掖478综合性状配合力表现优良;控制轴粗、穗行数、单粒厚度、百粒重、出籽率和秃尖6个性状的遗传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控制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行粒数、粒长、单穗粒重7个性状的遗传以基因非加性效应为主。根据品种间的分子遗传多态性,将18个自交系划分成7个类群:丹340、渝5、HN06-10为一类;B73、掖478、京甜、CML162为一类;MO17、太191o2、青贮、S147为一类;HZ4(黄早四)单独为一类;齐319、S181、郑爆裂为一类;GY302、GY923为一类;泰甜独立成一类。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美国玉米种质改良系主要数量性状配合力分析. 叶雨盛,李月明,郝楠,李哲,王延波,王志顺. 2011

[2]19个玉米自交系主要数量性状配合力分析. 叶雨盛,曾桂萍,李哲,戴保威,王灏. 2007

[3]六个玉米自交系数量性状配合力的分析. 邱登林,邢燕菊,张青,周柱华,徐立华,阴卫军,张风云,韩金龙. 2005

[4]西南地区新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效应及其聚类分析. 程伟东,石达金,钟昌松,范继征,潘光堂,闫飞燕. 2014

[5]几个主要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及聚类分析. 祁志云,杨华,邱正高,蔡一林,张亚琴,罗明亮. 2010

[6]甜玉米自交系主要数量性状配合力分析. 郭章贤,卢华兵,郭国锦. 2006

[7]外来玉米群体选系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研究. 叶雨盛,王晓琳,李月明,李哲,刘晶,刘志新,王延波. 2012

[8]我国玉米自交系性状的改进. 王建革. 1997

[9]6份玉米自交系主要数量性状遗传分析. 仲义,栾天宇,蔡鑫茹,刘俊,吴凤新,夏远峰,焦仁海. 2023

[10]11个常用玉米自交系主要数量性状配合力分析. 任洪,郑常祥,郭大维. 1993

[11]80份美国解禁玉米自交系与先玉335亲本配合力试验分析. 陈淑萍,岳海旺,谢俊良,卜俊周,彭海成,魏建伟,王雪征,庞建周. 2018

[12]玉米自交系414配合力及杂优模式分析. 薛林,印志同,胡加如,陈国清,陆虎华. 2006

[13]Suwan种质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 沈建华,任洪,徐如宏,王春梅. 2012

[14]7个旅大红骨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及评价. 彭雷,李季竹,金明华,苏义臣,杨伟光. 2008

[15]几个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参数分析. 刘鹏,任英,闫丽娜. 2004

[16]玉米自交系YJ7不同密度下配合力效应及杂种优势分析. 张振良,陆虎华,陈国清,郝德荣,吴嘉点. 2015

[17]几个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 蔡志飞,陆虎华,陈国清,薛林,黄小兰. 2001

[18]内蒙古主推玉米品种部分自交系产量配合力分析及其遗传关系研究. 孙峰成,冯勇,苏二虎,张来厚,赵瑞霞,刘志雄,石海波. 2011

[19]14份引进美国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及应用评价. 张新,鲁晓民,曹丽茹,张前进,魏昕,郭金生,王振华. 2020

[20]同一群体的12个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分析. 石运强,孙艳杰,景玉良,邵勇,魏国才,南元涛,金振国,高利,冯鑫.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