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稻种间近等基因系杂种育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陶大云

作者: 陶大云;徐鹏;胡凤益;杨友琼;李静;周家武;MontyP.JONES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亚洲栽培稻;非洲栽培稻;种间杂种;杂种不育性;配子淘汰子;花粉灭杀子

期刊名称: 中国水稻科学

ISSN: 1001-7216

年卷期: 2002 年 16 卷 02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研究亚洲栽培稻与非洲栽培稻种间杂种不育的遗传基础 ,以亚洲栽培稻品种 WAB5 6 - 10 4为测验种与来自种间回交组合 WAB5 6 - 10 4 / CG14 / / WAB5 6 - 10 4 / / / WAB5 6 - 10 4的 14个种间近等基因系测交 ,对亲本及杂种的花粉及小穗育性研究表明 ,这 14个近等基因系带有来自非洲栽培稻品种 CG14的 3个互不等位的配子消除位点和 2个互不等位的花粉不育基因位点 ,其中至少有 2个配子消除位点未曾报道过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栽培稻种间杂种不育性初步研究. 徐鹏,陶大云,胡凤益,李静,周家武,杨友琼,邓先能. 2003

[2]栽培稻种间近等基因系杂种育性遗传及其基因定位. 陶大云,徐鹏,李静,杨友琼,周家武,胡凤益,Monty P.JONES. 2003

[3]非洲栽培稻形态生理及与亚洲栽培稻种间育性研究. 杨江主,陶大云,胡凤益,杨桂芬,陶红. 1997

[4]栽培稻种间杂交改良云南粳稻品种研究. 徐鹏,陶大云,胡凤益,周家武,李静,邓先能. 2005

[5]栽培稻种间杂种营养优势研究. 胡凤益,陶大云,杨友琼,徐鹏,李静,周家武. 2002

[6]粳稻品种4502与广亲和品种间杂种F_1不育性的遗传分析. 高勇,申宗坦,杨振玉. 1998

[7]芸薹属植物的远缘杂交. 林超,孙萍,程斐,王磊,高建伟. 2007

[8]籼粳杂种花粉不育基因的定位(英文). 陈静,江玲,王春明,池桥宏,翟虎渠,万建民. 2006

[9]水稻籼粳杂种F_1不育性研究新进展. 周起先,杨淑珂,朱文银,陈峰,姜明松. 2013

[10]非洲栽培稻基因渗入系粒形和剑叶形态性状的QTL定位. 杨莹莹,李若思,王一平,袁筱萍,章孟臣,杨窑龙,魏兴华,冯跃. 2022

[11]野生稻和非洲栽培稻抗稗草作用研究初报. 余柳青,徐正浩,郭怡卿,陶大云. 2002

[12]从分类和地理差异看亚洲栽培稻的耐盐性. 张尧忠,IDA,飞田哲,仙北俊弘,长峰司. 2000

[13]亚洲栽培稻两大亚种之间同工酶基因型的主要区别. 汤陵华,佐藤洋一郎,森岛启子. 1989

[14]光敏感核不育系在水稻广亲和性种质筛选中的应用. 罗利军,应存山,王一平. 1990

[15]长雄野生稻黑壳基因的分子定位及遗传研究. 邓伟,周家武,李静,胡凤益,徐鹏,邓先能,王荔,陶大云. 2010

[16]亚洲稻(Oryga Sativa L.)分类的酯酶同工酶研究——兼论水稻酯酶同工酶基因表达的时空性. 才宏伟,王象坤,程侃声,张尧忠. 1992

[17]亚洲栽培稻分类研究进展. 姜健,付秀林,张强,李金泉. 1999

[18]应用微卫星标记鉴别水稻籼粳亚种. 樊叶杨,庄杰云,吴建利,孙宝龙,郑康乐. 2000

[19]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株高和抽穗期QTL定位研究. 谭禄宾,张培江,付永彩,刘凤霞,王象坤,孙传清. 2004

[20]水稻籼粳分化研究进展. 陈雨,潘大建,曲延英,范芝兰,陈建酉,李晨.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