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正反交对主要性状和产量影响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丰光

作者: 丰光;刘志芳;吴宇锦;邢锦丰;李妍妍;黄长玲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正反交;性状;产量;差异

期刊名称: 作物杂志

ISSN: 1001-7283

年卷期: 2009 年 2 期

页码: 70-72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以郑单958和沈单16正反交杂交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对两个品种正反交主要性状和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品种正反交组合多数性状和产量上差异不明显,说明玉米细胞核遗传占主导地位;两个品种个别性状上存在一定差异性,说明细胞质遗传在玉米性状上也起到一定作用.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利用花青素基因标记研究正反交对玉米杂交种主要性状的影响. 冯汉宇,江颖,张立全,张晓东. 2018

[2]家蚕杂交种主要经济性状正反交间的差异研究. 柳新菊,祝新荣,夏建国,孟智启,俞碧华. 2010

[3]玉米自交系不同穗行杂交种与正反交杂交种产量差异研究. 潘敏娜. 2011

[4]西南骨干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正反交杂优效应分析. 张彪,梅碧蓉,郑涵琪,李祥艳,康继伟,陈洁,谭君,何文铸. 2014

[5]1个正反交蝴蝶兰若干性状在F_1的遗传表现. 陈和明,吕复兵,朱根发,操君喜. 2011

[6]受母性影响的油菜种子性状研究. 孙超,汪骞,唐伟杰,李丽萍,夏张婷,赵海洋,韩月鑫,林良斌. 2018

[7]棉花品种航天诱变研究. 师维军,李雪源,徐利民,乌买尔江,帕孜来姆,努尔也木. 1999

[8]不同肥料、施肥水平及施用方法对玉米产量、性状及效益的影响. 张丽妍,霍剑锋,孟繁盛,慈艳华,郑伟,边丽梅,郝春雷,董喆,张昊. 2014

[9]玉米新品种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 张烈,贾天慧,木玉莲. 2003

[10]桦甸市不同玉米品种大面积示范效果研究. 王素芹,郑殿臣,李德陆,于永恒,于慧玲,徐秀杰,赵洪祥,方向前. 2019

[11]不同种植密度对旱塬地玉米的影响. 单皓,张久刚,崔爱民,王云峰,张虎. 2019

[12]桦甸市坡耕地降解地膜与普通地膜种植玉米效果比较试验. 钟彦涛,方向前,乔志一,王瑞荣,孙春生,滕占春,张文君,杨宝君,张凤喜. 2017

[13]桦甸市坡耕地降解地膜种植与祼地种植玉米效果比较试验. 滕占春,方向前,乔志一,钟彦涛,王瑞荣,孙春生,杨宝君,张文君,李忠芹. 2017

[14]江淮地区玉米品种适宜性研究. 彭晨,王世济,张林,武文明. 2023

[15]三种不同肥料配比施用对绥玉47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唐铭,董晓慧,杨广益,单大鹏,石运强,王翠玲,李贺,刘思宇. 2023

[16]等离子体处理玉米种子对生物性状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方向前,边少锋,徐克章,谭国波,张丽华,孟祥曌,赵洪祥. 2004

[17]西藏高原玉米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胡单,曾兴权,王建林. 2002

[18]桦甸市玉米二比空种植效果研究. 杨宝君,王瑞荣,孙春生,乔志一,张文君,钟彦涛,滕占春,刘淑琴,金洪杰,方向前. 2018

[19]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适宜种植密度的研究. 韦德斌,费永红,钟维,李永维,李晓芝. 2016

[20]桦甸市免耕机播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王长江,方向前,张德新,殷春红,刘云多,段元才,石宝忠,杨焕茹,金宏杰,王素芹.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