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微核心种质与育成品种的种子蛋白11S/7S比值的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林林

作者: 王林林;关荣霞;齐峥;邱丽娟;罗淑萍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微核心种质;育成品种;蛋白亚基;11S/7S

期刊名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ISSN: 1672-1810

年卷期: 2008 年 9 卷 1 期

页码: 68-72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大豆种子蛋白的11S/7S比值与大豆蛋白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密切相关。本实验以205份微核心种质和248份育成品种为材料,利用SDS-PAGE电泳分离11s球蛋白和7s伴球蛋白的各亚基,通过Gel-pro analysis4.5软件计算11S和7S的相对含量以及11S/7S比值。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11S和7S的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32,P〈0.01),微核心种质和育成品种11S/7S比值范围分别为O.55~4.95和O.74~2.61,平均值均为1.56,变异系数分别为O.24%和O.19%。在参试材料中,没有检测到蛋白亚基缺失的材料,但在微核心种质与育成品种中筛选出p和A3亚基含量低的材料,其中,p低含量材料所占比例分别为9.3%和16.5%,A3低含量率分别为1.5%和O,说明微核心种质的11S/7S比值变异大于育成品种。通过比较发现,微核心种质中的南方大豆在所有参试大豆中11S/7S平均值最高,黄淮夏大豆在所有参试大豆中11S/7S平均值最低。研究结果表明,微核心种质比育成品种具有更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鉴定优异资源的重要物质基础。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大豆微核心种质与育成品种的种子蛋白11S/7S比值的分析. 王林林,关荣霞,齐峥,邱丽娟,罗淑萍. 2008

[2]大豆微核心种质蛋白亚基含量变异的分析. 简爽,卢为国,文自翔,李海朝,袁道华,李金英,张辉,叶永忠. 2012

[3]大豆种子蛋白亚基及11S/7S随种子发育的变化规律. 闫晓娟,谷勇哲,胡国龙,张素青,李欣,邳植,张福顺. 2024

[4]大豆种子贮藏蛋白11S与7S组份的研究. 王丽侠,郭顺堂,付翠真,关荣霞,张其属,常汝镇,邱丽娟. 2004

[5]大豆子粒蛋白亚基变异种质的鉴定与筛选. 张明俊,李忠峰,于莉莉,王俊,邱丽娟. 2018

[6]大豆微核心种质在黄淮地区的区域适应性分析. 刘章雄,杨春燕,徐冉,卢为国,乔勇,张礼凤,常汝镇,邱丽娟. 2011

[7]中国大豆微核心种质光温综合反应敏感性的鉴定. 宋雯雯,李继存,赵云,周静,黄新阳,曾海燕,杨光明,李素真,吴存祥,韩天富. 2020

[8]大豆微核心种质对草甘膦的耐受性鉴定. 李脉泉,化宿南,郭兵福,刘明,宋健,陈建港,周福来,于莉莉,陶波. 2015

[9]大豆微核心种质资源抗旱性评价. 任洪雷,张丰屹,韩新春,洪慧龙,朱筱,王广金,邱丽娟. 2023

[10]河北省不同时期育成大豆品种产量构成因子分析. 王凤敏,赵双进,王静华,谷峰,赵青松,杨春燕,张孟臣,秦君. 2014

[11]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核心种质研究进展. 张博,邱丽娟,常汝镇. 2003

[12]国外大豆对中国大豆育成品种遗传贡献的分子证据. 关荣霞,郭娟娟,常汝镇,邱丽娟. 2006

[13]山东大豆育成品种种子萌芽期耐盐性鉴定. 蒲艳艳,李娜娜,宫永超,刘玉芹,曹其聪,郭秀秀,丁汉凤. 2018

[14]黄淮海地区近20年来育成大豆品种亲本分析. 王彩洁,李伟,张礼凤,徐冉,张彦威,林延慧. 2018

[15]国外种质对中国大豆育成品种遗传贡献的分子证据. 关荣霞,郭娟娟,常汝镇,邱丽娟. 2007

[16]中国大豆部分获奖品种与其祖先亲本间SSR标记的多态性比较和遗传关系分析. 张博,邱丽娟,常汝镇. 2003

[17]不同蛋白亚基类型的小麦品种品质性状评价. 马小乐,柴守玺,方永丰,孟亚雄,袁俊秀,尚勋武,王化俊. 2010

[18]蚕豆蛋白质亚基分析与特异种质鉴定. 刘玉皎,侯万伟,石建斌. 2012

[19]青海不同基因型蚕豆蛋白组成及清蛋白和球蛋白亚基的SDS-PAGE分析. 刘玉皎,侯万伟,李萍,石建斌. 2012

[20]基于LC-ESI-MS/MS技术与生物信息学的蚕豆种子贮藏蛋白亚基鉴定. 刘玉皎,侯万伟.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